《賢妻》:華美的袍,爬滿蝨子

想起張愛玲語錄中非常有名一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回首往事,瓊會不會看到華美的袍上爬滿的蝨子?她是不是後悔過當初的選擇?

《賢妻》(The Wife)是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影片。瓊的丈夫是個作家,一天早晨,他突然接到電話,驚喜地獲悉自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前往斯德哥爾摩接受頒獎的過程中,真相漸漸呈現出來,原來作家丈夫的作品,全部是瓊代爲捉刀的產物。

她不僅美麗,得體,犧牲了自己的夢想和野心,把自己40多年的才華花費在丈夫身上,幫助他成功,還一次次忍受着丈夫的不忠和各種惡習。倆人的矛盾終於在諾獎頒獎典禮後爆發,以丈夫突發心臟病離世,妻子緘口代筆之事告終。

我喜歡影片的開放式結尾。返程的飛機上,失去了丈夫的瓊警告已經發現真相的傳記作家:如果寫出真相,一定會將他告上法庭。然後告訴兒子,等回到家,自己會對兒女作出解釋。

她會不會對孩子說出真相?會,也可能不會。我猜會吧。家庭的祕密還是家人共擔比較公平,而且也會拯救心理有問題的兒子於水深火熱之中。

瓊手中攤開的空白稿紙倒似乎可以說明,她依然有創作的慾望,作家丈夫已死,以諾獎得主遺孀的身份或者以瓊自己的身份,她終將會以自己的名義開始寫作。

《賢妻》裏有愛情嗎?應該是有的,作爲學生,瓊當年插足了教授的家庭,她是個第三者。教授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作家,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他就拿一個核桃挑逗了她。這是他慣用的手法,去參加諾獎頒獎時,也在用核桃勾引年輕的女攝影師。

如果單純把這部影片看成是對“不平等兩性關係”的批判,認爲女人是因爲作品發表不了纔不得已而爲之,我覺得就有失偏頗了。借傳記作家之口,瓊知道丈夫的前妻和女兒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前妻“感謝瓊把丈夫從自己身邊搶走”……

在某個層面上,這是不是也暗示觀衆:瓊其實不夠強大,只能選擇做個“賢妻”。隱藏自己的才華,成就一個渣男——出軌過家裏的每一個保姆,還不是渣男嗎?這其中無所謂犧牲,也無需替她不值——那是她的選擇,她的冷暖,她的生活,她的劫數。

對丈夫,她也許稱得上是賢妻。提醒他不要吃甜食,提醒他有口氣,給他定時到3點吃降壓藥……事無鉅細,還幫助(代替)他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獲諾貝爾文學獎。但終於還是有忍無可忍之後的爆發,她抗拒他在獲獎感言中對她的溢美之詞。

很多人不理解她爲何不惜以提前退場表達自己的不滿。我知道,那些應得的感謝,在公衆被表達出來,就變成了一種恥辱。她不想讓別人以爲自己是個受害者,實際上,她是。既是時代的受害者,也是親密關係的受害者。也許,她內心是希望丈夫能夠說出真相吧。

她希望獲得最起碼的尊重和認可,在自己的丈夫那裏。就連她的兒子,在父親那裏想要獲得一點點的認可都很難。

而那個丈夫,其實也是很委屈的。他辯解:

這麼多年來你一直都是滿懷怨恨地坐在那裏寫作?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都在給你做背部按摩,給你端茶做飯,照顧我們的孩子,使你不爲這些瑣事分心,難道這些都不算工作?你沒有想過,有多少次當我想到只有你纔有妙筆生花的能力,我就羞愧得要死嗎?嗯?你以爲我每天早上起牀後感到過一絲自豪嗎?

如果說影片有什麼啓示,我想就是提醒女孩子們:

千萬不要插足別人的家庭。那些“痛說革命家史”勾引女學生的教授、導師,很可能也會對別的同學來這一套。

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要被權威、被所謂的功成名就者的打壓嚇住,他們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他們所經歷的不一定是你註定要經歷的。

千萬不要抱怨。既然已經選擇了,哪怕是萬丈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走過去也會有一片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