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課堂有趣的人——聽丁衛軍老師課感

聽課前,“丁衛軍”也只是媒體中出現的“語文學術先鋒人物”這樣耀目的字眼。雖也在網絡中有所瞭解,可終是懷了一份好奇:這是怎樣一個人呢? 

“上課。”帶了南方風味的普通話,一個瘦削的,微佝了背的小老頭兒笑眯眯地出現了。“我來自通州的,哎,有副對聯,大家知道嗎,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那下聯呢,誰來對對?”“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一女生答到。“好啊。”他笑得眼眯成了一條線。 

妙啊,課前對聯式的暖場,一下子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也抵消了學生對老師的陌生感。我且看看,你是如何接下來入題的? 

“大家知道丁老師來上課後,你們可曾想象過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嗎?”他直截了當地問。學生們開始七言八語,大都爲溢美之辭。“讓大家失望咯,我是這麼個乾巴兒的老頭兒。”丁老師手一攤頭一歪。孩子們鬨然。“剛剛大家對丁老師的描述就是人物描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抓住細節,寫好人物》的作文訓練吶,請大家先說說看你理解中的細節是什麼?”   

同學們略加思索便開始說了起來,丁老師邊聽邊與同學們交流,引導着學生的思維,人物的細節不只是細微處,而是那些能表現人物特點,突出人物精神的東西,細節描寫起到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的作用。 

“好了,那就請你們拿起筆寫寫你們初見的我,我的學生喜歡稱我爲小丁老師,那咱們就以“初見小丁老師”爲題進行微寫作,8分鐘,看誰寫得快,寫得多,寫得好。”   

課堂進行至此,我已經和學生們一起走入了課堂,於是提筆寫下“有趣”。我們看老師的寫作要求,寫得快,也就是提醒同學們要注意時間;寫得多,就是要力爭在字數上多一些;而寫得好,那就是要學着恰當地使用寫作手法,人物描寫方法。這樣直截了當的要求,讓同學們在動筆前有了具體的抓手。而這也正是丁老師最先提出的作文寫作主張“讓寫作教學看得見”。寫作教學是一個真實的活動過程,而讓寫作能看得見,就得先要知道學生的起點在哪兒。接下來,在老師的一步步指導之下,學生會達到怎樣的一個發展程度,這個過程,纔是衡量老師作文指導價值的標準。   

我提前瞭解過,進入教室就寫作,這是丁老師作文課的特色之一。相對於那些大篇幅的灌輸寫作技巧而進行的作文訓練課而言,我想,這纔是最能掌握學生寫作基礎和發展的有效手段。   

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了寫作。於是老師開始和同學們進行展示交流,在這個環節中,丁老師把他的作文教學更加上風妙趣橫生。當有的同學寫道“一雙小眼睛,卻炯然有神”,他便引導道:“你來看,寫眼睛一定要突出人的目光,神采,以此來突出人物的特點,那想想,丁老師的眼睛炯炯有神、爸爸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都炯炯有神,會是一樣的嗎?”說着,他眉毛一挑,細眯的眼一彎。那同學恍然:他的兩條小毛刷般的眉毛一挑,細長的眼一彎,閃現出希冀的光。丁老師聽着笑着,“好啊,寫得好。這就是我要告訴大家的寫人一定要……”“抓住特徵。””抓住人物個性化的特徵。”“運用細節描寫。”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喊了起來。丁老師笑得更歡快了。回首,在白板上寫下“細節”。“他跨上一步,左腿後撤,微蹲,大筆一揮,龍飛鳳舞地在黑板上刺出一行大氣磅礴的方塊字。”一個同學看着丁老師的板演,大聲地喊了出來。“太棒了。”丁老師大喊一聲,疾步到孩子面前,“我要感謝你哦,我不敢說指導你了,你太棒了。”   

在雷動的掌聲裏,我不覺悚然:我何時這樣“失態”地替學生叫過好呢?我何時這樣真正俯下過身子,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交流過呢?只有真心地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的人,纔會有這樣的真性情。

課堂進行到這兒,掌聲笑聲不斷,這既是送給這些寫出了精彩文字的孩子們的,更是送給有趣兒的丁老師。他的挑眉,眯眼,彎腰,握拳,把整個課堂調動把控的既有細節實在的運用,又充滿了靈動活脫的火花。每個學生的片段他都細細品評,哪怕是一個字,都要引領學生咀嚼玩味,師生互動共生,就是這些教學環節,有力地抓住了最富特徵的細節描寫,從而使學生筆下的同一個人物,凸顯出不同視角下的精神氣質。   

聽丁老師的課,在每個文字裏,你都能體會到教學設計的微妙,正是實際的應用和無限寬廣地拓展,使得每個聽課者都不自主的融入了課堂。教無定法,文無定式,只要心中有丘壑,必然會展現精彩。只有有趣的靈魂,纔能有有趣的安排,纔會有有趣的收穫,從而,更加有趣地去生活,並將這份趣味傳達出去,影響更爲深廣。

細目觀天下,萬物皆有情。削肩擔道義,生生感教化。這就是丁衛軍,這就是他的有趣的語文。

其實,這個小老頭並不老,可不,小丁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