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996」嗎?

最近半個月,關於「996」的話題,大家吵得是好不熱鬧,我不帶立場,也不強行站隊。

有這點時間,我倒不如帶大家回到浩瀚的歷史長河,一起看看古代人的作息時間究竟是怎樣的

按照古代人系列老規矩,咱們應該從春秋戰國時期開講,但秦始皇實在不地道。公元前213年,一向看不慣儒家弟子的他,強勢發佈一號文件——《焚書》,一夜之間,先秦各國的政府重要文獻,一併消失在熊熊烈焰之中。

於是乎,咱們的故事,就只能從漢朝講起了。

在漢朝官方唯一指定憲法《漢律》中,有這麼一句話:吏員五日一休沐。翻譯一下:咱們大漢朝官員,5天算一個週期,工作4天可以休息1天。

高考數學29分的我,經過半小時的計算,得出以下數據:按照每月30天計算,漢朝公務員單月可實現6天休假,全年假期總計超過70天,完爆實行996制度的公司。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漢朝官員的假期相對比較充裕?

咱們可以打開《史記》,在《史記·百萬君傳》中尋找答案,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可以簡單解釋這一現象: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請着重注意最後三個字:歸謁親,即回家看望老小。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咱們這一天假期,可不單是讓你們在家洗洗澡、理理髮、剃剃鬚,主要還是方便你們回家看看老小。

漢朝以孝治天下,特別重視孝道,漢武帝時期更是頒佈了舉孝廉制度,只要你足夠孝順(哪怕是演技派),恰巧你的真人真事,又藉助各種先進的傳播手段,飛入皇帝耳中,那麼你這輩子就平步青雲了。

漢朝雖然是封建社會,皇帝權力巨大,但放假這事兒真不馬虎。一般情況下,官員也不敢輕易要求加班,否則有不孝之嫌。不誇張地說,你如果敢連續加班一個月,絕對有諫官上書彈劾你,不把你這個不肖子孫彈回家孝順你爹媽,那就是他瀆職。

漢朝之後,整個國家分崩離析,中原地區數百年未能統一,各國軍閥長年廝殺,自然沒有假期一說。直到隋唐完成統一大業,社會秩序才逐漸恢復,作息制度才正式歸來,不過這個迴歸,有點不盡如人意。

隋唐建國初期,基本仍沿用「五日一休」,官員也覺得就應該這樣,畢竟這是歷史傳統。但一個男人改變了一切,他就是「女王的男人」——唐高宗李治。

李治在歷史上的口碑一直不大好,倒不是因爲他將「五日一休」改爲「十日一休」,而是因爲他親手將老李家的天下,免費轉讓給武則天。

那麼問題來了:他爲什麼要把放假週期拉長一倍呢?

他自己如此解釋道:咱們大唐朝國事是日益繁忙,所以假期的戰線就拉長一點。這說話的口氣,頗有資本家的風範。不過人家畢竟是皇帝,官員也不太敢亂說什麼。這樣一來,唐朝官員的全年假期只有40天左右

雖然假期銳減,但官員們不敢裸辭,畢竟就業機會少。雖然大家也能寫上三兩首詩,但不是每個人都像李白一樣,家中有錢、腹中有才,所以沒人敢亂來,只能忍氣吞聲,享受工作帶來的愉悅。

不過話說過來,李治在任期間,唐朝確實取得了不少豐功偉績,最 Niubility 的當屬滅了高句麗和西突厥,讓唐朝版圖達到了極盛,一度是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

唐朝之後,中原再度習慣性分崩離析,這一亂便是數十年。直到宋朝繼承大業,假期制度纔再次迴歸,而且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升級。

宋元時期基本沿用唐朝的「十日一休」,但在這一大框架之外,宋朝還創造性地發明了一系列節假日,比如長達7天假期的「元日」、「寒食」、「冬至」。

除此之外,我們現在享受的「中秋」、「清明」,也已經正式加入宋朝豪華假期套餐。這還沒完,他們居然還有許多小長假,比如對單身狗造成10000點暴擊的「七夕」;比如二十四節氣限定假期「夏至」、「立春」;甚至,皇太后過生日了,你也得休假。

這些大大小小的假期,加在一起多達74天。再加上「十日一休」的常規假期36天,宋朝官員每年可實現休假110天。這與我們《勞動者權益保護法》中所規定的假期天數,已經非常接近了,同樣可以完爆實行996制度的公司。

你以爲這完了嗎?別急,作爲當代知識分子最喜歡的朝代,宋朝的人性化休假制度遠不止此。畢竟是重視孝道的朝代,所以宋朝對家庭倫理極爲重視。

休假補充條例規定:

父母如果住在3000裏之外,官員每隔3年有30天假期,其間不含路程來往時間。父母如果住在500裏之外,則每隔5年會有15天假期,期間不包含路程來往時間。此外,兒子行18歲成人禮,官員休假2天;子女結婚,官員休假9天。

我還能說什麼?我也想回到宋朝。

不過,可千萬不能回到南宋末年,因爲元朝已經氣勢洶洶地殺到中原腹地,如果一不小心被他們征服了,那可就慘了。因爲蒙古貴族非常看不上懂得享受生活的宋朝人,所以他們入主中原後,便瘋狂縮減假期,一年僅剩16天假

不過有趣的是,這幫天生自帶狼性的蒙古族統治者,在幾十年後,就成功被我大漢族文化腐蝕,狼性全然喪失,迷戀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最終被大明朝滅了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看不上有錢人享受生活,就大多數人的尿性,等自己真有了錢,指不定比他們還會享受。

最後,咱們來說說明清,這兩個朝代的休假制度,會讓我們進一步懷念宋朝的美好。

明清時期,皇權是一天比一天強大,官員是一天比一天害怕。宋朝之前,官員還能在朝堂之上站着講話,明朝以後,大家都習慣了乖乖跪下。就這種風氣下,假期自然是不可能多的。

打明朝開始,官員假期就開始縮減,相較於宋朝時期,明朝僅保留了三個長假,即「春節」、「冬至」、「皇帝生日」,三者相加累積18天,再加上「十日一休」的常規假期36天,明朝官員全年休假54天左右

清朝建國之初,基本沿用明朝的休假制度。中下層官員平日裏忙碌異常,假期完全歇不過來,日子是苦不堪言,沒有 996.ICU 的他們,只能硬着頭皮上書,希望領導再給點假期。

於是,皇帝順水推舟,在三個長假的基礎上,加了一個12天的「寒假」,這樣一來,清朝官員全年休假成功提升到66天左右。不過,司法部門就比較點背,即便是休假期間,他們也得坐在單位值班,畢竟犯罪分子可沒有假期。

1910年,大清滅亡前一年,清政府突然學起西方,在紫禁城內實行起「一週七天,週日休息」的現代休假制度。不過,他們的學習進度實在太慢,次年便被學習更好的孫中山取代,再也沒有機會向下推行新的休假制度。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休假制度進化過程,咱們可以發現:假期並非變得越來越長,也不是變得越來越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是以一個螺旋上升式的形狀在不斷變化。

工時長的朝代,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好,如唐朝;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壞,如元朝和明朝。至於像宋朝這樣工時短的朝代,你很難說的上它是好是壞。它既有好的一面,如工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大師輩出。但也有壞的一面,如軍隊戰鬥力不行、冗員嚴重。

所以,我的觀點是:工作時長,並非影響朝代興衰的決定性因素。對於公司來說,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最後,我隨便談談「996」中的兩類人:

我尊重那些享受工作的人,看着他們日漸凹陷的黑眼眶,我願意爲他們無償送上一套「按太陽穴輪刮眼眶」,這是我能給他們最大的敬意。他們認真而努力的樣子,真的很動人。

但我也欣賞那些兼顧工作、家庭和愛好的人,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與狹隘,渴望去發現更大的世界,並真正開始嘗試爲自己而活,爲夢想努力。我不再是一臺任人擺佈,腦中只有代碼的機器,而是一個敢於衝破天際,放飛想象力的血肉之軀。

無論你是哪類人,我在這裏都願意免費給您一份禮物:針對Java程序員的完整面試資料。

加羣712477306即可領取以下面試資料。

最後一個問題:

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996」?

1、爲了夢想;2、爲了金錢;3、永遠不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