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與雲服務——未來雲上的娛樂藍圖

  或許,許很多人還能記得,上個世紀還沒有網絡時,人們的娛樂生活離不開各種歌舞廳、檯球廳以及遊戲廳。隨着互聯網的興起,隨之而來的是網絡文學和Flash的大火。臺式機的普及和網速的進一步提升,帶來了視頻網站的蓬勃發展。

  Z世代佔據主導的移動互聯網隨着社交媒體一起,將生活與娛樂的界限進一步打破,雲音樂、短視頻、二次元和朋友圈是當下的進行時。

  “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爲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毫無聲息。”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這本書出版於電視開始風靡的時代,作者通過反對所有的事情都通過電視來表達,進而反對人們把本來應該嚴肅的事情過渡娛樂化,用笑聲代替思考,用娛樂代替文化。

  當互聯網取代了電視,然後它的2.0加強版“雲娛樂時代”即將到來時,我們將會面臨的又是下一場“向死而生”的大衆娛樂體驗變革。

  5G時代的雲服務Plus

  2006年穀歌CEO埃裏克施密特在硅谷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了Cloud Computing,也就是雲計算的概念。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雲作爲一個概念的可以延展性非常強,邊界極爲寬廣,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實際上它也確實蘊含着無限的想象空間。

  和雲服務息息相關技術還有AI和5G:

  驅動雲計算快速發展的背後,正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兩項所要求的存儲和計算能力,人工智能所以來的深度神經網絡算法,需要大量數據和高性能計算機進行模擬訓練,這就對計算機的存儲和計算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將來5G網絡的全面鋪設,信息傳遞的速度將會是現在的10到100倍,延時是4G的1/50。雲、AI和5G三駕馬車並駕齊驅,預計將會在未來10年內把我們現在的日常娛樂方式帶向雲端。

  奈飛(Netflix)近幾年被反覆作爲雲計算和大數據結合的典範企業,從DVD租賃到全球最大的流媒體服務巨頭,奈飛一再利用數據的力量實現了對傳統巨頭的一次次超越。

  根據英國巴克萊銀行估計,奈飛今年的全球訂閱用戶數量將增加2740萬。並表示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訂戶增長速度,幾乎與HBO過去40年在美國增加的訂閱用戶數量相當。

  在以深度學習算法爲主的人工智能時代,奈飛根據用戶產生的海量數據,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來優化官網和“建議標題”的推薦結果,從而縮小每個用戶的偏好範圍,以生成更加精準的推薦算法。這樣的推薦引擎讓奈飛的推薦點擊率提高了3-4倍,並且幫助公司避免了數十億的內容購買費用。

  同時,奈飛利用亞馬遜雲端服務器的AI算法提升深度學習效率,每臺服務器的機器訓練從20小時縮減到現在的50分鐘。

  雲計算通過與AI的深度結合,就好像給每一個企業裝了一隻“狗鼻子”一樣,通過下面的“公式”你會發現這其實是同一個道理。

  “狗” 通過“ 一泡尿” 經過“嗅覺神經”與"大腦"匹配,提煉“另一隻狗”的信息。"企業"通過“大數據”經過“人工智能”與“數據庫”匹配,提煉“用戶”的信息。

  雲計算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則預示着未來遊戲的虛擬現實天下。

  Nvidia 在今年的GPU技術大會(GTC)上正式宣佈了其雲流媒體平臺GeForce Now將支持“無線VR和AR”,這項功能目前已經可以在Beta版中使用。也就是說,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讓VR遊戲不需要本地計算能力來支持它們的頭顯上運行。

  一直以來,電子遊戲都在不斷打破×××的邊界,自2016年任天堂Pokémon Go在全球掀起AR風潮後,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一直是遊戲玩家心中認定的下一代發展方向,受限於目前硬件水平的限制,多數遊戲的圖形渲染和虛擬建模尚需要在本地進行,在雲計算和5G網絡更加成熟之後,虛擬現實開發者將會迎來一輪大爆發。

  傳統體育產業也將伴隨着高速網絡和雲計算中心迎來新一輪的變革,比如2018年的超級碗,愛立信和Verizon就爲運動員們打造了一款特殊的橄欖球頭盔。

  通過加裝在上面的攝像頭和VR眼鏡,觀衆可以實時觀看到隊員用第一視角直播的傳球或跑動鏡頭,這些都建立在5G網絡高速率、低延遲的基礎上。

  圖片來自:英偉達官網

  不僅在國外,國內也在積極佈局,4K/8K超高清視頻業務有望成爲5G前期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2022年開展北京冬奧會上將會啓動賽事節目的8K製播試驗,超高清視頻用戶數屆時將會達到2億。我們以後觀看的視頻,不僅分辨率更高,而且將具有VR/AR、360全景視頻等多種樣式。

  智能娛樂的演進方向

  海銀資本的王煜全把5G時代文娛的演進路徑大致分爲了3層:

  1、網絡層,增強未來的娛樂內容與用戶之間實現的有效連接;2、數據層,經由數據採集和分析,可以產生更精準有效的服務;3、AI層,深度學習算法,將爲文娛產業的演進提供新的可能性。

  目前的雲計算中心還是屬於典型的數據中心,主要的內容是對數據資源進行統一的管理。

  而在未來,雲計算會***到各行各業,像水電站和發電廠一樣,作爲基礎設施,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爲人們提供服務。

  2019年的近期趨勢中,包括最近谷歌上線的雲遊戲平臺Stadia,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在線體驗大型遊戲,華爲三星等廠商正在積極推進的手機雲電腦業務,讓人受最深的可能就是近兩年熱火朝天的“百箱大戰”了。

  從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到谷歌的蘋果的智能音箱Home Pod,還有中國的小米、天貓、百度、騰訊、京東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2018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銷量同比增長了137%,增長到了1970萬;在2017年第三季度,這個數字是830萬。

  科技巨頭在智能語音市場爭相佈局,爭奪的並非智能音箱本身,而是以它爲載體的、人類未來智能生活的應用場景。

  2018年5月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使用了尖端語音合成技術的Duplex成功用女性聲音預約了美髮沙龍,還用男性聲音預定了餐廳。Duplex說話非常流暢,並且帶有語氣詞和停頓,甚至電話那頭的人類接待員都沒有意識到她正在與一個機器人交談。

  藉助雲計算、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AI技術,人工智能語音技術迅速成熟落地,智能音箱的普及速度可能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

  據CNBC報道,Adobe Analytics同樣在2018年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目前有32%的消費者擁有智能音箱,到年底,擁有智能音箱的消費者有望達到50%。如果今後有人向自己的的智能音箱求婚,請不要那麼差異,因爲從2017年起就有100萬人向馬遜Alexa這樣做了。

  儘管無人知曉雲計算真正全面普及的時間表,但是從06年亞馬遜彈性雲的商業試點,到商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只經歷了短短數年,大部分人都有機會享受到雲上娛樂普及後帶來的便捷體驗。

  雲計算產業格局

  正因爲雲計算對未來生活的影響巨大,早早成爲巨頭們爭相搶奪的戰場就不足爲奇了。亞馬遜、谷歌、英特爾、英偉達等企業都在雲計算領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全球範圍內提供雲服務平臺的企業中,最早發力的亞馬遜是當之無愧的領跑者,佔據全球1/3的市場份額,谷歌則是依靠自身的技術底蘊迅速追趕,其他的競爭者還有微軟的azure以及IBM。

  國內雲計算的領跑者阿里在今年公佈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9名的總和,同時騰訊和華爲等企業都在積極部署雲計算,這些企業在未來雲平臺的競爭中都擁有各自的優勢。目前全球前五的廠商佔據了市場份額近2/3。

  (數據來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

  其中,中國雲服務商和海外的巨頭相比,目前大部分所做的,仍然是最基本的計算和存儲。而亞馬遜等海外平臺正在做的是對雲計算進一步升級。通過不停發佈服務白皮書,制定行業標準,成爲了行業中規則的制定者。

  例如,伴隨着越來越龐大雲平臺中心,傳統服務器架構缺陷漸漸被放大,《福布斯》和《連線》雜誌接連爆料服務器CPU利用率只在5-15%之間。利用全新的“超融合基礎架構”和“無服務器計算”這樣的技術,能夠把現有的利用率提高80%-90%以上。

  通過軟件定義的超融合架構,能實現雲計算與數據中心的智能化,把繁雜的硬件擴容、整合、兼容性任務統一管理,從而節約服務器的部署和維護成本。

  而無服務器計算(Serverless Computing)被亞馬遜AWS首席技術官Andy Jassy稱爲"軟件界的下一場革命"。

  這裏並不是說不需要服務器,而是用戶不再需要自己在運行服務器端軟件。“無服務器架構是基於互聯網的系統,其中應用開發不使用常規的服務進程。相反,它們僅依賴於第三方服務,客戶端邏輯和服務託管遠程過程調用的組合。”這一概念正是亞馬遜所定義的。

  而亞馬遜的競爭者,依舊是Google Cloud Functions、IBM Open Whisk等巨頭。

  雲服務是未來的基礎設施,如果雲服務商是馬路,那麼爲雲服務廠商提供運算芯片,AI算法和高速網絡的供應商,就可以算的上是地基了,他們可謂握住了雲服務的咽喉。

  爲雲服務器提供必要的處理芯片廠商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各家擅長的技術領域都不相同,並且在各自領域形成了壟斷,分別是以CPU的代表英特爾、GPU的英偉達和TPU的谷歌。

  這三家都目前都沒有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遇到相同重量級的對手。英特爾‘至強’處理器佔據全球98%以上的服務器,英偉達的服務器用GPU佔有率也達到了96%,在alpha go迎戰李世石之後的幾年,TPU也未曾遇到敵手。

  現在沒有,並不代表未來不會有。

  電路從業者從業者熟知的“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自從這一指導行業半個世紀的摩爾定律失效後,給了三巨頭的替代者機會。

  隨着雲業務的發展,英特爾的Xeon至強處理器價格不斷上漲,雲計算公司利用龐大的研發預算和不斷提高的技術能力,一直在尋找英特爾芯片的替代品。

  2018年11月,亞馬遜正式推出了Graviton處理器並採用了軟銀旗下ARM Holding架構,是第一個主流雲服務供應商使用自己的芯片來替換英特爾的Xeon。

  英特爾則在2018年先後收購了深度學習初創公司Nervana Systems、計算機視覺公司Movidius、以及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連同桌面市場的競爭者AMD一起向英偉達發起挑戰(AMD佔據處理器GPU市場另外4%的市場份額)。

  未來最激烈的戰場最有可能出現在人工智能芯片這個新興領域,避免和前面兩個巨無霸直接競爭。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都在研發自己的 AI 芯片,國內比較突出的則是寒武紀和華爲昇騰。

  網絡帶寬同樣是雲計算髮展的制約環節,而即將到來的5G時代則無疑是對雲計算的重大利好。在無線傳輸端,帶寬會提升到現在的10到100倍,延時是4G的1/50。因此,網絡運營商還會持續提速降費,而5G手機和VR設備有可能會在2020年賣的特別好。

  在數據中心內部的高速通信網絡帶寬,現在還主要以1G到10G帶寬爲主,正在想40G到100G買進,剛剛被英偉達斥巨資收購的Mellanox,可以提供200G到400G的超高速網絡。

  儘管未來前景光明,但也並不意味着進入雲計算大時代沒有任何阻力。2018年初,英特爾曝出“熔斷”和“幽靈”兩項安全漏洞,由於設計缺陷存在於硬件之上,包括亞馬遜AWS在內的雲計算平臺不得不以最多降速30%的代價更新了最新的補丁,這一事故重挫了雲計算的前景。

  另一方面,核心數據的在雲服務器上的安全問題一直被大公司所警惕,比如華爾街等主要的金融機構大多仍在觀望。

  如果我們現在把大部分的數據都集中到雲計算中心,網絡帶寬和運算處理的壓力可想而知。爲了解決信息過於集中的問題,因此現在比較一致解決方案被稱爲邊緣計算和霧計算。兩種模式的目的都是把不需要放到“雲”的數據信息,在分散的處理器或服務器上直接處理和存儲,以減少“雲”的壓力,提高了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傳輸速率,減低了時延。

  爲了達到利用端側的算力對數據做初步的篩選和處理,前面提到的谷歌TPU就在18年公佈了Edge TPU,它們可以在傳感器或網關設備中與標準芯片或微控制器共同處理 AI 工作,從而把機器學習部署到AI產品開發中。

  未來

  被稱爲第四次信息革命的雲計算,在未來會成爲無所不能的超級服務。有望第一波吃到5G雲服務紅利的文娛遊戲產業,將會在未來幾年內改變部分大衆的日常娛樂習慣。

  在巨頭們已經搭建好的基礎設施之上,更多的中小企業或許應該儘快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迎接VR和AI產業的爆發。

  正如《經濟學人》雜誌在報道中提到的:

  “雲計算的崛起不僅是一個讓極客們興奮的可以轉變的平臺。這無疑將改變IT產業,也將深刻改變人們工作和公司經營的方式。它將允許數字技術***到經濟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並會遇到一些棘手的政治問題。”

  大連×××醫院 http://www.84239650.cn/

  大連哪家×××醫院好 http://www.bohaink.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