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简读(一O五)

子张篇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士人在危急关头肯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会先想到是否合乎礼义,祭祀时尽可能严肃恭敬,居丧时满心沉浸于悲哀,(能做到这几点)也就可以了。”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笃实坚定,(这样的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吧?”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如何交朋友。子张说:“你的老师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人品好的就和他交往,人品不好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跟我所听到的可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接纳众人;能够赞美好人,又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还有什么样的人不能容呢?如果我自己就不够贤良,那人家自然会拒绝我,又怎么轮得上我拒绝人家呢?”

那是不是子张比子夏在交友之道上的看法,更高明呢?那倒也未必。子夏属于“不及”,平素待人宽厚,老师就提醒他,一定要适度提高一点门槛,不能来者不拒,假如某些人确实不行,那就要拒之。子张是“过”,老师就提醒他,在交友这件事情上应该尽量能容人,对别人的过失和小错误应该理解和同情,对不如你的人也要能容他。这也预示着孔子去世后,儒门弟子开始各自成宗立派,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所以后来才有了“儒分为八”的说法。

                                        2019.4.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