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週報】2019第15周

巴比倫週報第19期:

2019.04.08~2019.04.14

 


【政策&資訊】

 

1. 紐約成爲交易所合規的標杆?合規監管步入快車道

歐洲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Bitstamp現在已經可以正式在美國紐約州開展加密貨幣交易服務,該交易所剛剛獲得了紐約金融服務管理局(NYDFS)頒發的BitLicense牌照,成爲第19個獲得這個牌照的公司,允許該交易所向紐約州居民提供比特幣、萊特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坊和XRP交易對。

加密貨幣領域的許多個人都對BitLicense持批評態度,而且理由很充分,比如BitLicense限制了新興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阻礙了創新進步。然而,Bitstamp聲稱,獲得這個牌照從本質上證明,它的運營符合“傳統金融機構同樣遵循的高標準”。到2019年爲止,大宗經紀公司Tagomi、股票交易應用程序Robinhood、比特幣ATM運營商Cottonwood Vending和LibertyX已經獲得了令人垂涎的許可證。

 

2. 杭州聯手三亞,推出“一站式”區塊鏈頂級峯會

在中國的區塊鏈版圖裏,有兩個地方特別引人注目,一個是杭州,一個是海南。2018年底,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圍繞着這一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5G商用、集成電路、區塊鏈、量子技術、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加快場景應用,增強杭州數字經濟發展支撐力。

而海口,2018年正式授牌國內首個區塊鏈試驗區海南生態軟件園。2018年,海南更是吸引了火幣中國總部落戶,打造"區塊鏈+產業"服務一站式平臺。海南也在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和產業創新,搶佔區塊鏈產業制高點,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培育發展千億新產業。

當前在金融科技領域,可能對未來社會造成巨大影響的,非區塊鏈技術莫屬。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生態的豐富,金融科技也將開啓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3. Blockstack正式向美國SEC申請5000萬美元代幣銷售

成立於2017年的紐約區塊鏈軟件提供商Blockstack已經宣佈打算通過代幣出售融資5000萬美元,並且將利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 Regulation A+衆籌豁免。儘管這一舉措仍需要監管機構的審查,但此次出售將使Blockstack能夠通過子公司Blockstack Token LLC通過美國證券市場籌集資金。該公司將在證券發行中出售一種名爲Blockstack Stack (STX)的代幣,這種發行的設計要比IPO更具靈活性。

2012年根據《就業法案》(JOBS Act)推出的Regulation A+豁免規定,允許股權衆籌活動在12個月內通過兩種方式向美國投資者提供和出售證券,兩種方式的規模分別爲2,0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一家公司可以通過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來啓動Regulation A+發行,Blockstack今天正式提交了這份招股說明書。

4. Coinbase發佈Visa借記卡,刷卡付幣

Coinbase發佈Visa借記卡允許英國和歐盟用戶通過其Coinbase賬號直接使用加密貨幣。

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週三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宣佈了這一消息稱,通過“Coinbase Card”,客戶將可以使用他們的比特幣(BTC),以太幣(ETH),萊特幣(LTC)和其他加密貨幣“像銀行裏的錢一樣毫不費力。“該交易所表示,當客戶使用借記卡完成交易時,它將“立即”將加密貨幣轉換爲法定貨幣,例如英鎊(GBP)。根據公告,該卡支持可在Coinbase平臺上買賣的所有加密資產,客戶可以使用它們支付日常購物,例如用餐或預訂門票。


【技術發展】

 

1. 區塊鏈重塑數字身份

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背後,主要涵蓋身份自主權、數據安全、個人隱私、資產性四個重要維度。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分佈式存儲可以有效保障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並且把用戶信息的決定權留在用戶手上,成爲數字化資產的一種。具體價值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數據真實有效

在數據上鍊之前出具權威的信用背書(如政府的認證),再把這些數據上鍊。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證鏈上身份數據在網絡上的完整和安全,防止身份泄露、被盜用、篡改和欺詐的風險,這樣可以從源頭保證數據的真實可信。除此之外,鏈上每一個數據都是在其他人的“監督”下被真實完整記錄在各個節點之中的,證據充分且可追溯。系統對所有用戶開放,所有參與者在獲取其他個人的信息時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2)隱私安全保護

身份信息屬於敏感數據,在應用過程中應當對數據加以區分,隱私級別較低的公開數據可以保留在網絡上,極爲重要的隱私數據則可保存在用戶設備之上,形成“鏈上+鏈下”“公開+隱私”的完整模式。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機制,有效保障了用戶隱私的安全。區塊鏈一方面可以保障用戶隱私不會被其他任何人隨意使用,使用權都在用戶自己手上,而非平臺手中;另一方面在交易過程中,雙方的隱私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加密處理,外人對其交易行爲的瞭解只侷限於過程層面,雙方的信息都是不公開透明的。

3)數據共享與用戶權限

目前各個互聯網平臺之間相互獨立,各自都保守着自己的核心數據。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各大平臺之間搭建聯盟鏈體系,依靠相應的智能合約、共識機制以及激勵制度可以有效地驅動企業共享數據,促進行業信息流通和整合。與此同時,用戶擁有對身份數據進行選擇、授權、刪除和恢復的權利,在不同應用場景中,可以對相應數據進行授權,用戶對自己的身份數據享有絕對的自主權。

2. 讀懂哈希函數

哈希函數(Hash):h=H(Data)

哈希函數H,將可變大小的數據Data作爲輸入,產生固定長度的h值。密碼學哈希函數,是一個數學函數。哈希函數本身擁有的特徵:

1)輸入任意性:函數的輸入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數據;

2)輸出固定性:函數的輸出是一個固定大小的數據;

3)能夠進行有效計算:也就是說在一個合理的時間內,能夠對輸入數據進行運算得出輸出。

要使哈希函數達到密碼安全,需要附加以下三個特性:碰撞阻力、隱祕性、謎題友好。哈希函數的抗碰撞性用來做區塊和交易的完整性驗證,一有篡改就能被識別出來。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過程,就是通過不停地變換區塊頭(即嘗試不同的隨機值)作爲輸入進行 SHA256哈希運算,找出一個特定格式哈希值的過程,即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前導0,而要求的前導0的個數越多,代表難度越大。

3. Staking Economy(權益經濟)

2019 年,“無礦機挖礦”的新生意正逐漸獲得關注,這種挖礦盈利方式被人們稱作“Staking 經濟(權益經濟)”。

它誕生於 PoS 共識機制,持幣者通過質押(stake)代幣獲得收益。與 PoW(Proof of Work· 工作量證明)中礦工依靠算力挖礦不同,Staking 模式下 token 就像虛擬 ASIC 礦機,PoS 礦工依靠質押 token 以維護網絡安全、打包交易信息以及參與社區治理,從而獲得系統增發代幣的權益獎勵。

2019 年無疑是 Staking 經濟的爆發期。爆發的徵兆是,老牌交易所 Coinbase 開始入局;基金 Polychain 被戲稱爲 “PoS 界的比特大陸”;據 stakingrewards.com,處於質押狀態的代幣總價值已接近 60 億美元,相當於目前 CoinMarketCap 上排名第四的 BCH 的總市值。

這並非是炒 EOS 的冷飯,而是隨着以 Cosmos、Tezos 爲代表等一衆 pure PoS(純 PoS)公鏈的主網上線,使得 PoS 生態出現新的生機:超級節點的收益壟斷被打破;礦工的角色正在細分與多樣化;與此同時的是,Staking 經濟的繁榮,也在反哺着其他行業。

 


【技術應用】

 

1. 區塊鏈+司法:證據上鍊,官司上鍊

近日,廣州互聯網法院正式上線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網通法鏈”平臺。 國內三大互聯網法院相繼擁抱區塊鏈,藉助聯盟鏈架構和生態內多方節點共同維護,以塊鏈結構存儲數據,保持證據一致、防篡改、防抵賴,藉助密碼學確保證據傳輸與訪問的安全性。除了電子證據存證,廣互法還搭建了”一鏈兩平臺”的智慧信用生態體系,廣泛融合各合作機構的司法信用數據。

“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又稱“一鏈兩平臺”,即“司法區塊鏈”、“可信電子證據平臺”、“司法信用共治平臺”。將區塊鏈技術特性與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更好地結合起來,讓信息不可篡改、信用賬本有效運行、數據傳輸可靠保密。實現從中介證明轉變爲算法證明,從社會信任升級爲自然信任,從中心依賴擴展到邊緣羣證。

2. 圖片版權確權難?專家:應用區塊鏈技術溯源

近期,圖片平臺視覺中國因給“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標註版權所有而陷入版權“黑洞”,事件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圖片版權問題的爭議。4月13日,在2019年嶺南知識產權訴訟大會期間,相關專家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對於圖片版權的溯源、確權是非常好的應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還可以實現精細化管理。

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網絡空間情報專家文仲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區塊鏈技術對於溯源、確權是非常好的應用,特別是在版權問題上,像圖片類比較明顯可以用區塊鏈去解決。區塊鏈可以管得非常細緻,比方說一首歌聽1次多少錢,聽10次多少錢。技術上是達到了,很簡單,最後怎麼操作,還需要各方去探索。

3. 海淀區藉助區塊鏈技術促進“一網通辦”

區塊鏈作爲一種安全性高、可促進信息共享互認的新興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金融、保險、電子存證等領域,發揮了數據高效共享、安全傳輸以及信用支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應用能實現各部門數據實時共享,有效輔助窗口人員及審批人員驗證材料真僞。

海淀區致力於探索在政務服務領域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在不改變原來審批流程的前提下,以“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爲目標,通過證照連、認證鏈、事項鍊等技術手段的運用,建立數據調用的互信共認機制,打通“數據煙囪”。 在以二手房交易爲主題的事項辦理中,整合各種審批辦理環節,實現不動產登記和用電過戶服務的聯動辦理,極大地提升羣衆辦事的便利度,提高政務服務效能。

事實上,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領域,真正實現“一網通辦”,不僅是“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要求,也是實現營商環境優化的有效路徑。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