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和商業智能(BI)的區別與聯繫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捲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商業智能也是當下信息化的熱詞。它們之間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本文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bi

一、概念

人工智能,我們也經常見到它的縮寫AI,全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商業智能,英文是Business Intelligence,縮寫BI,又稱商業智慧或商務智能。人工智能是幫助我們把人所積累的業務經驗和知識,固化到系統。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

早在1996年,加特納集團(Gartner Group)提出BI的定義:商業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過應用基於事實的支持系統來輔助商業決策的制定。它可以幫助企業梳理其生產關係,培養依託數據做決策的基礎和習慣。

簡而言之,BI梳理生產關係,AI是先進生產力。從商業智能走向人工智能,中間會隔着數據挖掘。而商務智能系統中的數據可以是企業其他業務系統中的大數據,所以大數據是最基本的前提,大數據是生產資料。

二、具體應用

AI領域的研究主要是機器與人的某些關聯,最簡單如指紋識別、視網膜技術、語言識別、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等;還有醫學上的應用,納米機器人,機器器官等;在各類產品與服務中,機器人是公衆認知最強烈的人工智能產物。近年來在線下零售店、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家庭兒童教育、養老陪護與家務工作等多種場景,機器人落地速度快,國內一大批機器人企業迅速成長起來。

BI是對企業數據的蒐集和分析過程,目的是促使企業的各級決策者做出對企業更有利的決策。而商業智能可以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是戰術層和戰略層的決策。

舉個例子,某貿易企業的商務智能系統數據包括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銷售、客戶和供應商信息等,以及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的數據、其他外部環境數據。這些數據可能來自企業的CRM、SCM等業務系統。爲了將這些數據轉化爲知識,BI的技術體系會包括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OLAP)工具和數據挖掘(DM)等。

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商業智能不是新發明的一項技術,它只是現有技術的綜合運用。現在市面上比較好的BI系統,建議看一看FineBI,市場佔有率很大。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名詞是“人工智能商業化”,也是最近的潮流趨勢。

原文鏈接:http://www.finebi.com/2019/aibi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