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誕生

眼前是一部小小的手機,背後是一個大大的世界。


無意間看到了一部關於手機的紀錄片,遂抱着“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態度查了一番資料,於是就有了此文。


這世上每一個物件都有史可循,哪怕再微不足道,也有它的根與脈。


那麼,關於手機的誕生史,你真得不好奇嗎?


在正式談手機之前,很有必要先談談一項極爲重要的通訊技術的發明,那就是——無線電。


無線電誕生於19世紀晚期,關於它的發明者說法不一,已很難考證,總之,進入20世紀後,無線電在通訊領域大放異彩,開始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1912年4月10日,一艘英國皇家郵輪從位於英國南部的南安普敦碼頭離港,前往美國紐約。這艘郵輪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線電通訊技術,然而它卻戲劇性地錯過了附近另一艘郵輪發出的危險信號,最終在距離紐芬蘭羣島150公里處直直地撞上了一座巨大的冰山,兩個小時後完全沉入海底,船上乘客大多遇難,倖存者寥寥無幾。


85年後,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將這場海難搬上了大銀幕,這便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泰坦尼克號》。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駛離英國南安普敦碼頭


這場空前的大海難使人們越發地意識到了無線電通訊技術的重要性,由於海難消息通過電波迅速傳往世界各地,再加上業餘無線電的參與,散步了一些謠言,引起了美國政府的不滿,當局遂宣佈業餘無線電以後只允許使用“短波長電波”。然而“高手在民間”,業餘玩家很快就研發了一個傳一個的中繼系統,這個中繼系統即是今天的手機網絡的基礎。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屬於手機的黃金時代纔剛剛開始。


衆所周知,無線電信號易受外界干擾且易被對方截獲,保密性較差,在戰爭年代下使用起來十分危險,於是一項兼顧隱私的“跳頻”技術應運而生了。


“跳頻”技術的發明者名叫海蒂·拉瑪,是一位好萊塢女演員,同時也是一位發明家,精通無線電技術。她從一架鋼琴上得到了靈感,使得通訊技術的變革往前邁了一大步。




1997年,美國電子沿基金會授予海蒂·拉瑪“電子國境基金-先鋒獎”,以表彰她在通信方面的偉大貢獻,並給予她“CDMA之母”這一稱號。


到了21世紀,海蒂·拉瑪又多了一項稱號——“WIFI之母”。


此時,通訊技術已經漸趨成熟,缺的只是一個載體,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手機的雛形才得以出現。


世界上第一臺手機誕生在美國工程師馬丁·庫伯的手中,他也因此被稱爲“手機之父”。


馬丁·庫伯和他的手機


1972年12月,馬丁·庫伯爲了使自己的公司在競爭中打敗對手,取得行業領先地位,特地帶領團隊研發了一款可攜式手持電話,並於1973年4月3日這一天在曼哈頓街頭撥出了世界上第一通電話,這一標誌性事件被全程錄像並載入史冊。


手機從此有了確切的形狀,並且越變越小,越來越輕巧。


在這場手機革命中,鋰電池無疑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鋰”是世界上最輕的金屬,輕到可以浮在水面上,用它來做手機電池最合適不過了,位於美國西部的內華達沙漠是全球最大的鋰產地,至今仍在向全世界提供着大量鋰資源。


位於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市的特斯拉公司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圖片來自 Fortune)


1997年,美國一位名叫菲利普·卡恩的的軟件工程師在產房外將相機和手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明了可照相的手機,併成功地分享了女兒蘇菲·卡恩出生時拍的照片。


那是世界上第一張從手機上傳到社交網絡的數碼照片,具體日期是1997年6月11日。


菲利普·卡恩


1971年,美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觸摸傳感器,成爲今天的觸摸屏技術研發的開端。


1982年,美國的科技展會上展出了33檯安裝了觸摸屏的電視機,人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親手“摸”到神奇的觸摸屏。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此,觸摸屏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公共服務領域和個人娛樂設備,尤其是電子通訊設備,以手機爲代表,觸屏機迅速取代了按鍵機。


1991年,觸摸屏正式進入中國。


1996年中國自主研發的觸摸自助一體機投入生產。


到這裏,一部完整的手機的流程就走完了,後來居上的更新換代再精緻別樣,都是建立在最早的一批手機的基礎之上的,未來的手機又會是何種模樣,且拭目以待。


感謝那些偉大的發明家和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手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一人之力而爲之,它是幾代人的努力與心血,他們都是手機的創造者,都是偉大的英雄,都值得被歌頌。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