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眼繽紛——看破紅塵而又熱愛生活

睡醒來時,蒙圈了,以爲是在自己家牀上……實際上昨天下午已經抵達老爸這裏。

老爸唸誦着今兒初一,虔誠地要堅持給家裏的“保家仙”上供。他去裏屋取他提前好幾天便準備好了的供品,聽見又停在媽媽的遺像前呢喃——“哎!我知道了,我慢慢走,摔不了啊,我知道注意呢,我知道啊”、“小東回去上班了,緣兒來了,孩子們多好啊!你就好好呆你的,放心吧!都好着呢,好了,我上供去,啊……”

他經常這樣跟媽媽說話,我有時候選擇躲出去不聽,可是今天我不愛動彈,就安安靜靜地聽着。

簡村好幾個朋友說過——你文筆不錯,就知道整天瞎蹦噠沒正形,也不好好寫文……好吧,看我這樣寫,多真實。可是天天寫這玩意不殘酷麼?惹大家也陪我掉眼淚?那我還是寧願假不正經,嘚瑟着寫我的風花雪月,讓心裏的紫色風鈴浪漫地叮叮鈴鈴響於我的窗前,隨風帶來我想要聽到的清脆和快慰……

人,多少陰鬱需要自己化解!那個最疼愛你的人走了,你哭給誰看,你連綿不絕此起彼伏的悲傷又有誰肯時時關切?如果眼淚能讓媽媽再回來輕喚一聲“小緣兒”,我何苦天天撒歡。

昨晚從院子回屋,到插前門的門栓,又魔魔怔怔跟空氣說話:“媽媽,我回來了,咱家院子裏的櫻桃花都被風吹雨打掉光了,前幾天還一片桃林仙境一般,現在就等端午節過後吃果了”……

“媽媽,家裏安安靜靜一片祥和,還是從前老樣子,屋裏屋外被我哥收拾得,比原來還乾淨利索。我在這兒就只是答對我們爺倆吃吃喝喝,就差一個您。爸爸很好哦,我也很好,我都不經常哭了呢,我好好活,聽你話,你的話我都記得!”

“對面街裏每天傍晚都有人放秧歌扭秧歌,我的眼前卻是你當年帶着小外孫穿插期間揮舞大扇子的身影。綵帶應該還在,後來你讓我拿走,因爲是我買給你的,我說我要它幹嘛。不知道你收到哪裏了,大扇子還在,一切都如常,只是時光帶走了你……”

有的說出聲,有的是心裏想。在這兒總是觸景生情,守護母親待了一輩子的家園,跟在別處只惦記老爸一個人時,不是一樣的情緒。

三姐去看孫子順便從大姐那回來,大姐給爸爸捎來好多東西,爸跟我數叨一早上,什麼什麼水果蔬菜零食。三姐中午過來時他還在嘆息:“這不還有個爹活着呢嘛,惦記嘛!啥都往這收拾。”說到最後,一絲哭腔。他嫌給他拿,卻心裏滿滿的感動甚至感恩,我那苦行僧般佛心的老祖宗!

的確,這樣大姐纔會覺得盡了一點心,她有廠事忙離不開,女婿最近身體欠佳所以他們過節沒能回來看爸。拿來的東西,即使爸爸不吃,她心裏也會好過一點兒。哪怕這些東西,這裏也都買得到。

我看冰箱裏還有一盒“驢打滾”(粘糕),這是平時不怎麼會買的小吃。我各式各樣的夾了幾個放自己碗裏,其餘推到了媽媽以前坐着那邊的桌子上——這是媽媽生前會愛吃上幾口的。她什麼都不愛多吃,但是都愛嘗一嘗……老爸則對這些東西從不感興趣,他說不吃的東西,讓他吃還會惹出閒話閒氣。最後好些東西還都得落我腹中,可是我想讓媽媽再嘗一嘗啊!

這麼久了,每餐老爸都還把老媽的碗筷擺上,碗裏總有主食(饅頭)和一些菜,什麼都要給媽夾一筷子,最後他會把媽媽碗裏的這些,自己吃掉(饅頭除外)。不知道從哪年開始,老爸不吃米飯了,只吃饅頭。包子也不愛吃,偶爾我們會給他包餃子,有時現包,有時是大家拿來熱着吃。

粘糕盒被我推到媽媽那邊,我沒擡眼睛,但我能感覺到爸爸看直了眼睛。這方面倔頭倔腦的我不太注重,因爲我一直守護他們身邊。每每他們的孫子孫子媳婦回來,把美食(比如糖葫蘆)放到奶奶那,爸爸都會跟我跟好多人,誇他們好幾天。

而我今天心情實在糟透了,一邊吃,眼淚就沒停下來,又不想讓爸發現自己落淚。實在不擦不行了,也是快速用手揹帶一下,可是越這樣眼淚越多,自己的哀傷也會被自己繼續傳染吧!

我總是任性地想當然,幹啥都常有理,實則故作聰明罷了——爸爸肯定發現了我在抹眼淚,他用略微輕鬆的口氣說起其它話題,明顯是在幫我轉移注意力,化解陰鬱……

我最親的人我摯愛的父親母親啊!這故園我陪你們堅守了好幾年,母親去世後我更執著地堅守陣地,不僅僅出於對老爸的憐惜,更有對老媽的追憶。

沒有對老媽許過承諾,老媽甚至告訴我要開心,要多對自己好一些,但是我心裏的承諾,最親的人(夫、子,大姐、外甥女)他們都知道——我若不按自己的想法堅持到底,我怕自己會在有一天徹底別離故園後,心存遺憾。

於是,每天在網上嬉笑玩樂,不過是淚眼繽紛之後,轉身自尋快樂。哪兒有什麼大道理,不經歷生死,誰知道“除了生死無大事”?因爲苦中作樂,所以知道開心多麼難得。

我們用一生,體會人生百味。當覺悟“人生在世幾十年僅僅一晃便過”,當知道“一切到頭終成空”,此時此刻,我選擇微笑。

看破紅塵而熱愛生活——外面風和日麗,多美好的春光,出去走走,活動活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