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學習法及我的體會

早晨聽了下樊登讀書的《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感覺很有意思,又去微信讀書上就幾個章節重點看了下。我因爲愛好,在做python入門的線上課程,這更加堅定了我對在線教育的信念:學習是應該自主的、有趣的、可得的。而我們現行的教育方法是多麼的落後!我希望能對此有所改變,我會先從熟悉的編程領域開始。幾個點說下我的觀點:

1.學習要自主。我們也都經歷過漫長的學習階段,但很多時候學都是因爲家長和老師讓我學,要應付考試,而並不理解學習是爲什麼,對實際生活有什麼用。所以我初高中其實一直算是被動學習,物理老師對我不錯,我就好好學習下,覺得化學是死記硬背,就一直很排斥。最喜歡體育課,歷史生物學的一塌糊塗,反正高考也不考。最後高三沒辦法,要考大學嘛。於是主動了一把,把化學成績搞上來(否則會拖總分的後腿),考上了還不錯的大學。如果我們能主動學習,會有更多的學習樂趣,也會學的更快。

具體如何讓孩子自主學習,這個就是大課題了,需要發揮他們的天性,給他們更多空間和自主權,讓課堂聯繫實際,更加有趣等等。

2.學習要有趣。誰都不喜歡死記硬背,都喜歡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我歷史學的不好,因爲感覺總是在讓我背那個年號。而如果老師是把歷史進程串成線,講每段事件的深遠影響,講爲什麼會發生這件事,這樣就會有趣的多。歷史應該是一個個故事,而不是一個個年號數字。化學就要多做實驗,物理也可以自己動手驗證。我眼前浮現起嗝嗝老師裏,她帶着一羣孩子跑到操場從籃球測量高度和時間的場景。這樣就是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並不一定就是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

3.學習是公平的。我們那個年代,還沒有互聯網,好的老師人數有限,很難做到公平可得。我因爲還算聰明(主要是兒童時代智力開發較多),運氣也不錯,一直都是實驗班(關於這個我後面會具體談),所以碰到的都還是最好的老師。但有些小孩可能就沒那麼幸運:我一個朋友說她數學一直不好,就是因爲那個老師老罵他們,結果整個班級的數學成績都不好。由此可見一個老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視頻內容有希望讓教學資源相對公平,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看大城市特級教師的課。而我致力於讓所有想了解編程的人都能從我的python入門課起步。經朋友推薦,我後面也會去幾個大學線下講python課,通過和學生的實際互動打磨課程。也歡迎有python教學需求的朋友聯繫我,我一定結合多年編程經驗,開發出最優質的課程。

4.精熟教學。可汗學院強調精熟教學法,我是非常認同的。什麼是精熟教學法,就是每個階段的課程學生都需要完全掌握,也就是能考100分,才能進入後面的學習。因爲如果有知識點沒掌握,後面的章節就會碰到,結果又影響相關知識的掌握。所以很多所謂差生,成績越來越差,因爲前面的每掌握,後面就越來越難,久而久之更加沒有信心學了。我一直不相信女生天生就學不好物理的論調,那是因爲開始幾個基本公式沒有讓她們全面掌握,到後面就會越來越難。所以家長要求孩子100分是對的,90分以上也別高興,而是要分析是哪裏錯了,是不小心還是沒有掌握知識點,然後把缺的知識點補起來。而學編程天然就是精熟教育,因爲程序不靠死記硬背,而靠理解和實戰,你有一個點錯了,程序就運行就通不過。要求學生能實戰通過一個個練習,自然就精熟了。具體可以看我這篇:遊戲化方式學python

5.差異學習。我這裏說的差異學習,並不是就要不公平,而是對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方法。我們還是要承認個體的差異,所以我認爲分實驗班是對的(至少在現有教育機制下)。按照精熟教學法,對理解慢點的學生,開始就要花更多時間讓他們全面掌握而對於已經掌握的學生,就不要重複同樣的內容,可以讓他們學習點別的。考試的目的是爲了考覈大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我一個親戚小孩和我說:現在學校有點變化,考得好的學生,作業是不一樣的,會少一點。這個我是覺得很符合激勵和差異原則的,如果考100分,就可以不用做作業,沒考100分只需要做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直到掌握爲止。這樣會對孩子有一個正向激勵,人人都想考100分。

可汗學院還提出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取消寒暑假,不按年齡分班等,道理是說的通的,但可能對整個教育機制衝擊更大,不是那麼容易實施。而容易實施的是我上面提到的幾個點。配上視頻教學(可以反覆看)和測評系統,可以幫助孩子全面掌握知識點。

下面是可汗學院的截圖,手寫板錄屏加上旁白,就像老師在黑板上講一樣,再配上考試,就很有意思了。

下面是在線編程平臺UdaCity的課程,有很多免費的,我也在學習,也給我不少啓發。還有吳恩達老師在網易雲學堂的人工智能課,也非常好。目前學習資源是越來越豐富和公平的,大家可以自主去學習。我也要博採衆人所長,開發我的python入門課,後面我會再升級一期課程。有夢想,就有幹勁,一起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