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裁員後應該怎樣發展後來的路?

請添加鏈接描述最近國內外企裁員的形式很嚴峻啊,從英特爾、索尼,再到思科、甲骨文,外企的裁員潮頗有越演越烈之勢。就在今年 1月18日,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件公司甲骨文,在年末傳出裁員的消息。該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給予了證實。“這應該是結構戰略調整,導致的人員波動。甲骨文的策略是向雲計算轉型,希望新的一年能更好地聚焦業務方向。這次是對計算機操作系統Solaris相關部門的崗位進行調整,涉及到的人員不到200名。”甲骨文內部人士稱甲骨文的此次調整是全球性的,並非僅僅針對中國市場,只是節點比較特殊而已。
  去年12月,甲骨文發佈的2017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甲骨文第二財季總營收爲90.3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89.93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淨利潤爲20.3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1.97億美元相比下降8%。Solaris和Sparc硬件部門目前都未能盈利。此外,在雲計算領域,甲骨文還要面對來自微軟、亞馬遜、IBM以及中國本土公司的激烈競爭。
  一名不願具名的IT從業人士認爲,就算甲骨文全部退出中國市場,影響也很有限。甲骨文數據庫、雲計算等產品在中國市場競爭力,由於價格高昂,明顯不如本土企業,逐步淡出中國市場是大勢所趨。隨着最近幾年政府鼓勵創業創新,加上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紛紛推出自主研發的雲數據庫、雲存儲等服務,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更顯暗淡。
    而甲骨文在雲計算上的投入也是大手筆。公開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甲骨文每年在雲計算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超過20億美元,而在2016財年就投了超過50億美元。
  與此同時,其它競爭對手也在加速佈局。微軟、亞馬遜、IBM等企業紛紛將雲計算作爲未來的重點戰略,中國這個新興市場更是巨頭們繞不開的市場。此前,相關政府部門基於信息安全,要求所有國外公司落地中國的雲計算業務,必須與中國擁有合法牌照的公司合作。
  微軟、IBM和亞馬遜先後和中國的四季互聯和光環新網(16.560, 0.11, 0.67%)合作佈局雲計算市場。甲骨文選擇的合作對象是騰訊雲。通過合作,雙方把各自的產品進行對接,建立大數據中心,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領域將各取所需。
不過,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浪潮明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在面向大、中、小微企業市場形成了全面的雲ERP產品佈局。2018年,浪潮還與國際知名開源ERP廠商Odoo合資研發推出了第一款基於微服務架構的開源雲ERP產品——PS Cloud,爲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因此,無論是IBM還是甲骨文,傳統的數據軟件公司都面臨着類似的問題,對於雲計算的趨勢,無非是轉型。一方面業務要轉型,另外企業文化也需要轉型。說到底,技術的研發到真正落地,需要技術創新與商業價值良好的結合,這關係到投入和產出比,也關係到股價的波動,甚至在變革時期還關係到一個巨頭的未來。
此刻處於風口浪尖上的甲骨文估計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轉型之路並非是容易實現的,還需慢慢的摸索前行纔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