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另一個國度

我想看《挪威的森林》,是因爲《獵場》這部電視劇。在這部劇中,羅伊人送給鄭秋冬這本書,這本陪鄭秋冬去過大江南北各個地方可他從沒有看完的書勾起我的好奇心,夾着的那個書籤以及上面寫着的一行字“我愛過直子,如今仍同樣愛她”尤其吸引我。於是我買了這本書。

我總是這樣,看了張愛玲的傳記導致我想看《紅樓夢》,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就會想看看《閱微草堂筆記》,這次是看《獵場》而想看《挪威的森林》。

看這本書我想起高中的時候,很喜歡看《男生女生》這類雜誌。看到一篇有個弱智男孩的小說,作者描述這個弱智男孩時說“並不覺得這個男孩不健全,他只是不是我們這個國度的人,在那個國度他就是一個正常人。只是那個國度必須要依賴我們這個國度才存在,而那個國度的人也必須接觸這個平凡世界的人。”

首先木月和直子從小一起長大,除了完全瞭解自己與彼此,對外界一無所知...他們就是另一個國度裏的人。阿美寮這個療養機構則更像是那個國度的國土,那些被外界認爲不正常的人在這裏都是正常的。


直子

我對直子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開頭時她把危險比喻成一口在草地上沒有欄柵、沒有井沿的深井。這讓我很驚訝,我通常只要瞭解什麼是危險,卻不會去形容危險這個詞。若突然要我去形容,我只會說會讓人受傷的事就是危險,這遠不及深井具體。

還有就是她與渡邊每個星期天相約去走路,他們走在一起,卻不用不停的說話。因我天性不愛說話,所以我內心頂討厭那些逼我說話的人,包括我的父母。我小時候甚至希望我是一個啞子,這樣我就可以見到誰都不用說話。

我想象着直子和渡邊,他們走在一起,各自看着相同的風景,沒有說話,心卻在一起的,那是何等深情的陪伴。

渡邊在木月離開後,他懂得了一個哲理: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在這之後,他接受了好朋友木月的離開,也接受了生命中任何人的離開,除了直子。


綠子

看完綠子,我想到的是《歡樂頌》裏的趙醫生,同樣的玩世不恭,同樣的行爲果斷,同樣的愛恨分明。

趙醫生身爲醫生見慣生離死別、人情冷暖,對這些明鏡似的透着對所有無助病人的慈悲,可是他又無法大發資助,所以他就要看污污的書來使自己心內的明鏡沾點灰塵,才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綠子也很污,沒有人能猜到她腦袋裏裝多少污污的素材。她的父母都重病長期住院,爲照顧父母也長期往醫院跑,若沒有那些污,她這個人的色彩一定是灰色的。污,使她自帶光芒,自在逍遙。

喜歡她一發覺自己愛上渡邊,就直接帶上衣服包裹去找他 ,喜歡她發現渡邊完全沒有關心自己後轉身就走。喜歡她渡邊好久沒理她她生氣時也用這麼長時間不理渡邊來作爲報復。和這樣的人相處,一定很輕鬆自在...她是個有趣的人,每次她讓渡邊猜她在想什麼或者她猜渡邊是什麼樣的人之後道出的故事,總能讓拿着書的我捂臉扶額。


玲子

玲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皺紋。她一出場,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她的皺紋:“她臉上有很多皺紋,這是最引人注目的,然而並沒有因此而顯得蒼老,反倒有一種超越年齡的青春氣息通過皺紋被強調出來。”我無法想象,能顯現出青春氣息的皺紋是什麼樣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皺紋是和衰老劃等號的。

讀到後來我似乎有點明白了,她的行爲舉止真的就能讓人忽略掉她的皺紋。在渡邊去探望直子的那段時間,她充當的是電燈泡的角色。只是在整個過程,我絲毫不覺得她這個電燈泡礙眼。彷彿她跟渡邊跟直子是同時認識的,渡邊去阿美寮不僅是去探望直子,而是去探望直子和玲子。

她一出場,就是一首接着一首的彈奏吉他,到結局她和渡邊給直子舉辦祭禮的時候,也是一首接一首的彈奏吉他。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怎樣開始就怎樣結束,這彷彿是個輪迴,無人能逃脫的輪迴。


渡邊的青春,孤單卻不寂寞。他總是一個人,不拒絕誰的到來,不傷心誰的離開。偶然結識一個說得上話的,又都會因爲某件事而越走越遠。木月、直子、敢死隊、永澤、玲子,都一一離他而去。最後最後,他就只剩綠子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