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每次考試簡單題老錯、難題都對,資深教師給出三個小妙招

一位家長反映,自己等孩子讀小學二年級,每次考試,難的題幾乎都能做對,最簡單的卻老是做錯。這種現象不是孤例,甚至可以說有點普遍。

這種現象,反映了什麼問題?

一、智商很好習慣差。

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預估的難題孩子全能做對,而那些送分的計算題卻做錯了,這反映了,對這些題,孩子不是會不會的問題,會是一定的,這說明智商沒問題,但是簡單題做錯,這就是習慣導致的問題。

這樣的孩子,平時做作業的典型表現,是拖拉到不得不做的時候,快速而馬虎地完成任務,快速說明其會做,馬虎說明其內心無法安靜,心裏還在想着玩兒。這就是不良的習慣,必須糾正,否則這種現象就不會消失。

二、注意分散不專注。

出現這種情形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是存在一定問題的,他們往往不夠專注,持續注意的時間比短。表現爲在讀題時,往往出現漏字、跳讀現象,導致沒看清題目和要求,直接下筆。而對於那些送分的口算題,還沒看清,就憑粗略的印象就寫出了答案。只要寫完了,就再也不會回頭望,從來就不存在做好後檢查的情況。

三、心境浮躁坐不住。

這類孩子,做什麼事都會心境浮躁,往往不能堅持做好一件事。對什麼事情都很感興趣,但是往往都是三分鐘熱度。今天愛上彈琴,明天煩了立馬有喜歡上了繪畫,興趣的轉移速度很快,家長如果爲其報個興趣班,往往是白花錢,興趣轉移太快了。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一、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這一點非常重要,比現在你看到的分數之類要重要得多,有了好習慣,就不愁分數,就不愁發展。習慣包括按時做作業,先做作業後玩,痛快地玩和痛快地做作業、做完作業必須檢查,等等,這些習慣養成了,也就不會出現難題都對,簡單題老錯的現象了。

二、注意分散的問題,可以進行一些注意力訓練。

這個東西聽起來很專業很高深,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人人都可以做,比如找不同、讀數字、聽聲識別字母、走直線、搭積木等,這些訓練方法,不需要投入多少,碎片時間也可以用起來,根據時間長短選擇適合訓練的項目,沒有什麼難度,但是,貴在堅持,不要期望一次兩次就見效,這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

很多家長不容易堅持,就是因爲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其實家長完全可以把這些看作日常的親子活動,好像每天都要做飯給孩子吃一樣,如果形成了這樣的平常心,就不覺得這是堅持了,就覺得這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孩子坐不住的問題,其實這個也是跟注意力相關,同時由心理品質決定。

孩子太過好動,首先要排除多動症,因爲這裏病理性的,必須要看醫生。這個排除了,好動的孩子,就要通過訓練,延長其坐得住的時間。這個訓練,直接跟注意力訓練同時進行,很多項目本身就是這方面的訓練。

師說結語:孩子的習慣是由其心理品質決定的,家長必須通過孩子學習中的一些表象,懂得其心理狀況,根據其心理特點,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無論是習慣的養成訓練還是注意力專注力的訓練,都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文:當代師說;圖: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