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

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我說“你不要患得患失”的人,是李醫生。

很多年前的事了,偶爾會想起。已經不記得當時所聊話題,因了何事。大概在他面前發了什麼牢騷,或說了抱怨的話,他穿着白大褂,淡然道:你不要患得患失。

當時多年輕啊,20出頭,也知道患得患失是不好的心態。這樣的勸說、忠告,或是評價,終歸是有益的。至今還常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己,也許變成了一種自省:“你,不要患得患失喲。”

在當今的語境裏,這個詞也許已經沒有了孔子所說的“無所不用其極”那般可怕。

對得失看得輕也好,重也罷,如果有傷害力,直接傷害的對象往往是自己。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患得患失的時候吧。要麼患得,要麼患失。

股市行情是最容易牽動人的患得患失情緒的。大跌前清倉,便恨不得大盤繼續下挫,患得;若是滿倉,折了錢,或者割了肉,便患失……見過定力好的人,不論漲跌,都表現出一幅靜待花開的姿態。

第一次讀《十不足詩》,是在《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一書中。

終日奔忙爲了飢,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並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這樣的吧。如今想來,是患得的故事。

普希金寫過一首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婦孺皆知。老太婆不斷向金魚索取,從一個洗衣服的新木盆到做女王……慾望不斷升級,貪得無厭,最終失去一切。也是患得。

這兩天去看房子。在售樓處聽到倆中年人聊天,後悔沒在限購前買,沒在幾年前買,沒在十幾年前買;年前看好的房子,沒果斷下手,現在又漲了十幾萬;買房是否還合時宜?未來幾年會不會出現拐點?……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各種患失。

每當意識到自己因爲什麼事,大概也許可能是在一種患得患失的情緒裏了,無端就會想起很多年前,在有着淡淡的來蘇水味道的醫務室,李醫生說:“你不要患得患失……”

我寫文章,很多時候是在出於自我的需要:說服自己,梳理思緒,平復心情,表達觀點,思考人生……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情也就理清了。有時文章寫到結尾,會發現跟當初的立意、觀點完全背馳。

即便知道患得、患失不是好的心態,需在人生中修行、摒棄,寫到這裏,我想說的卻是——患得患失,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啊。

人生本來就充滿各種遺憾。“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很多時候,得與失,誰又能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沒有人能夠提前瞭解自己所要面對和經歷的人生。或許會患得,或許會患失,或許會庸人自擾,無端抱怨,責備求全,盲目攀比……所以,才需要人生的一場修行,活出自己生命最好的狀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