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的混沌高手成长营,我经历了什么?

第一次参加混沌大学线下活动,上来就是烧脑又高强度的两天一夜高手成长营,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原本以为是去打酱油,去看戏的;谁知意外连连,酱油没打成,被看戏了……

收到班班私信时,在北京的地铁上,确认了时间安排OK,便立即报了名(做事不能拖,一拖就会忘)……

回来后,工作接踵而至,招投标项目不断,一时间竟连复习一下思维模型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PPT作业了。好不容易抽出时间,20分钟赶了一份作业匆忙交了上去,质量什么的早已抛诸脑后……(自我安慰不是学霸雨悦)


烧脑的清晨

周六是早上八点开始签到,于是干脆提前一晚到了酒店。同住的是在群里认识的君君,看到她的名字就觉得巧,都有个“君”字……

我们一早就到了活动现场,君君拉着我拍了一堆照片。除了去年的极致践行者大会,没怎么参加过这类活动。看着混沌长沙清新雅致的内部装修,助教们帅破天际的超高颜值,端的一脸高端大气上档次。

上午是两位大咖老师的案例大课,详细拆解领军企业如何利用思维模型实现破局。

张焱老师讲是51 talk的成长之路。51talk很多人是知道的,然而将它拿出来进行模型拆解时,才会发现,一路走来竟蕴藏如此多玄机。

钱琼玮老师讲的是OYO酒店能否实现颠覆式创新。这家酒店闻所未闻,细听下来,才知出自某印度青年手笔,此人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如今以黑马之势杀入中国,其策略能否立稳脚跟,在我看来,还是个谜。

我一直都认为,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是伟大的!见过太多人,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实践起来一脑门泡。猫叔说过,自己不曾做到的事情,绝不要轻易教给人家,唯有身体力行,才有资格发声。

两位老师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够将商业案例与思维模型紧密结合,分析得深入浅出,不管原本是否对这两个案例有所了解,都能从中受益良多。更重要的是,许多内容值得反复思考,能否反哺自身,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大价值。

上午学完如何用思维模型拆解商业案例,下午便要刻意练习了。400人的高手成长营分成了创新、战略、竞争、组织四个班级。每个班再分成12个小组。

我分在了创新8组,组员8人。每个人都是那么幽默风趣,几个人凑在一块儿,竟好似相识多年的朋友。一整个下午,我们凑在一块,不断头脑风暴,思维碰撞。

组内推选上台分享人员时,大家一致选了我,我极力反对,就那简陋到极致的PPT,怎能拿得出手?然而,反对无效,万般无奈下,硬着头皮走了上去。

事先并未演练过,刚开始还真有点紧张,几句话过后,缓过劲来,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好歹是自己饭碗的事儿,5分钟并不难熬,讲完就屁颠屁颠地下去了,心里高兴的想,总算之后就没我啥事了。

为了庆祝相遇,组长杨理想跑去二楼餐厅订了个包间,大家一起共进晚餐,我们为这场难得的缘分举杯相庆。相逢便是缘,更何况我们还拥有了如此巨大的缘分,笔芯!


疯狂的夜晚

晚饭后,大家嘻嘻哈哈地回了创新班。很快,主持人大鱼就上来宣布12进2的小组名单了。当听到晋级名单是第1组和第9组时,我开心的玩起了手机,原本就没有过这方面的念想,如今更是一片轻松。

正当我和小伙伴们在线上插浑打科时,忽然听到身边一阵沸腾,8组的小伙伴们似乎很激动,身旁的李慧玲更是一把抓起我的手举了起来。我一脸懵逼的看着他们,到底发生了何事?

他们激动地说,8组8组!我摸摸头,8组怎么了?他们又说,是8组,是8组晋级了,你要参加八强赛全网直播了!

啥?!我顿时一个踉跄,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去。开什么国际玩笑?直播?Oh,no!

然而这时已容不得我做出任何反应,直接被他们推了上去。此时的程序是两名晋级选手重述一遍我们的分享案例,接下来全班100名同学共同为我们的案例研习助攻。

那是一个疯狂的夜晚。

那天晚上,我N次上台,N次接受大家的疑问和质询,不断思考做出解答,大脑不停飞速运转。

要知道,我从未在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时间和空间里,对思维模型和商业案例进行分析,更别提还要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紧紧相扣。

在大家的助攻下,这才发现,自己以为的问题,其实不是事实。而真正的矛盾,隐藏其中,在同学们的不断提问、深挖中,拨丝抽茧,一层一层剥开来,真相毫无保留地展露眼前。

这天晚上,超级负责任的混沌大学北京分社社长,我们的创新领教张焱老师,一直带着我们明确问题,发现矛盾,持续打磨到凌晨一点才放人。

独自走出大楼已是深夜,寒风掠过,凉意十足。我看着自己的影子,被昏黄的路灯拉得老长,忽然好想给北京boss打个电话。

念头刚转,大雨忽至,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困意也少了几分。于是奔跑到附近的公交车站躲雨,给boss发了条微信: 睡了吗,想通个电话。

他几乎是秒回:我打给你。就这样,我站在马路边和他通了近一小时电话。想起那段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也是他,用凌晨的电话陪伴我度过。

人生有失必有得,你所失去的,上帝总会10倍予以补偿,不在此处,便在他处。


难忘的一天

回到酒店洗澡睡下已是凌晨三点,我向来心中有事就睡不好,加上强大的生物钟作祟,清晨六点已然大醒。干脆爬了起来思考模型,作为一名晨型生物,清晨的思路果然是最清晰的。

原本一团混乱的纸张,几个箭头,几个符号,便快速清晰了起来。心底松了口气,好歹有底了,上午再找同学借电脑做PPT。

那天上午是怎么过去的,我已经快记不起了。我只知道在艰难的时刻,有洪淇的电脑支援,有我们8组小伙伴的鼓励和咖啡(感谢唐俊逸和李育平两位帅哥)助阵,喝了两天的瑞幸,都快路转粉了……

张焱老师一直在指导大家如何找出隐含假设,并针对它进行分析。与此同于,我却在忙于做PPT。老师的分析和要点,听进去的不多,这委实是心底一大遗憾。

有事干的时候,时间跑得特别快。一眨眼就到午饭时间,尽管不饿,我还是和同组的小伙伴们一起下楼吃了个午餐。回来后,才发现一同晋级的1组同学陶木梳压根就没去吃饭,而是勤练演讲和修改PPT。

同学们说,她的首次分享,甚至都写好了逐字稿。看看她的认真,再看看自己的随性,捂脸……

于是赶紧拉着9组的龙雯超陪我演练。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连一遍八分钟都没练完,就到时间,要进场了。

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所幸抽签号码是6号,这就意味着,在前5个人上台时,我还有那么一丢丢的时间可以思考。

满怀忐忑地在前排坐下,现实再度打了脸,我赫然发现在这种场景下,压根儿就没法静心思考,在心底演练什么的,妥妥成了浮云。

更夸张的是,在第5位选手高恩上台演讲时,我竟产生了一阵眩晕。一个高恩变成了两个……天知道我后来是怎么上台的!



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往往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我就是这样,从未学习过任何演讲技巧,唯一知道的,是猫叔教的聊天式分享。

于是我刻意放慢语调,先和大家问了个好。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既然是聊天,那便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和大家讲讲,我是做什么的,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在大家的助攻下解决问题用的思维模型又是什么?

最后的结果,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原以为,自己能够不丢人的讲完便是胜利,谁知却迎来了阵阵欢笑和掌声。

后来大家说,我是全场让大家发笑次数最多的选手,是最幽默风趣有温度的选手。

美女助教曹仪说,我们发现你很有演讲天赋,有种自带诙谐的气质美。

这些评论,其实都挺让我受之有愧的。自己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不懂演讲,只能聊天;做不到慷慨激昂,只好真诚走心;思维模型理解有限,应用也不够透彻;总之,要找问题,能数出一大堆。

然而,不管怎样,毕竟是人生第一次面对400人演讲,甚至还全网直播(捂脸),它终究成了我生命中里程碑事件之一。

这样的两天一夜,烧脑之极,跌宕起伏,就如坐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朋友问:这样的经历,再来几次,你愿意吗?

我想了想,人生一世,我们生命的长度是恒定不变的,但我们却可以不断拓展它的宽度,丰盈它的厚度。待得老来,能骄傲地说上一声,我这一生,未曾虚度。

那么,要如何拓展它的宽度,丰盈它的厚度?

我的答案是,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去做那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去见那些没有见过的人,去走那些没有走过的路。

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最终会汇流成河,聚江为海,在未来的某一天,猛然惊觉,原来这一切都没有白费。

凡走过的都是珍贵的
凡经历的都是值得的

——谨以此文纪念难忘的混沌两天一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