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薦新 |書單

以明讀書會基於國內主要人文社科類出版社的新書資訊,以“基礎”和“新知”、可讀性和專業性並重爲標準,着重歷史、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學,爲大家推薦好書。

本期書單來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央編譯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和湖南文藝出版社,共計21本書,其中歷史11種、哲學2種、社會學2種、心理學1種、文學2種、政治/國際關係2種、藝術1種。

在以明,一起認真讀好書。

歷史

1

《歷史認識的時空》

作者:【日】佐藤正幸

譯者:郭海良

出版單位: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是闡釋人類如何認識過去並與過去對話的首部歷史學(歷史認識學)劃時代著作。作者從“歷史”概念入手,探究了“歷史”這個概念中所蘊含的歷史認識與歷史意識,並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人類是如何對歷史時間與歷史空間進行認識的,並針對日本歷史認識的相關特徵進行了闡釋。


2

《朱元璋大傳》

作者:陳梧桐

出版單位:中華書局

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和軍事家。這部大型傳記,運用豐富紮實的史料,生動流暢的文筆,全面記述了朱元璋從貧苦出身的小行童,到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再到明朝開國皇帝的傳奇經歷和主要活動,如實地反映了他求實的作風和多疑的性格,對其“治隆唐宋”的功績和歷史的侷限作了客觀公正的評價,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較強可讀性的歷史著作。較之吳晗《朱元璋傳》,無論從材料的引用,還是學術觀點等方面均有超越之處。


3

《言利:包世臣與19世紀的改革》

作者:【美】羅威廉

譯者:許存健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嘉道時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政府腐敗、人口壓力、內部和邊疆動亂、來自西方的威脅,這些都是那個時代清朝面對的挑戰。羅威廉(WilliamT.Rowe)以包世臣爲切入點,詳盡分析了當時的改革精英如何面對這些挑戰。羅威廉認爲包世臣始終主張追求物質利益,對19世紀下半葉的洋務運動影響很大。


4

《甲午戰爭》 

作者:【日】大谷正

譯者:劉峯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94年夏,中日之間爆發了近代以來兩國首次大戰爭。以此爲界,中國進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面臨亡國的危機;日本則一躍成爲東亞強國,開始躋身列強行列。這場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戰爭究竟緣何而起?其間經歷過怎樣的複雜過程與時局變遷?此後的東亞情勢又何去何從?日本當代著名歷史學者大谷正利用大量文獻檔案,從政治史、外交史、軍事史、媒體史、社會史等多個角度切入課題,將一場複雜的甲午戰爭展現在讀者眼前。


5

《洋律徂東:中國近代法制的構建與日籍顧問》

作者:熊達雲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清末民初,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其中,建設近代法制、編纂近代法律是一項影響深遠的重要工作。這項破舊立新的事業無例可循,當局只得聘請外籍顧問協助,其中來自鄰邦日本的顧問發揮作用堪稱最大。本書從衆多的日籍顧問中擷取幾個典型人物,根據中日兩國所藏檔案資料以及當事人和見證者的回憶,對清末立憲活動、民初制憲活動中的有賀長雄,中國近代民法教學和民事訴訟法編纂中的松岡義正,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建章立制中的寺尾亨和副島義一等人發揮的獨特作用,進行了細緻的介紹和深入的論證。


6

《會通中西: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

作者:章清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近代中國學科知識的成長,構成全球範圍內文化遷移的一環,並深刻影響到中國歷史的走向。本書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學”與“西學”的會通爲切入點,檢討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守望於“歷史的維度”,本書大致勾畫了近代學科知識成長的歷史脈絡,同時也致力於檢討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科知識在中國的成長。


7

《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國經濟改革》

作者:蕭冬連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書把1978~1992年的經濟改革定義爲“探路之役”。所謂探路,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對改革目標的探索,一是對改革路徑的探索。從國際經驗看,社會主義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成功轉軌,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中國改革何以能夠突破種種約束,成功地越過市場化的臨界點,而且保持了經濟高增長?本書作者通過對歷史進程的細緻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釋。


8

《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

作者:王東傑

出版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把國語運動放在20世紀中國整體轉型的脈絡中,探討它對現代中國產生了何種影響,並側重它和國家建構、國族認同、文化理想、地方觀念、階級意識等與身份界定有關的一系列範疇之間的互動,也呈現了它和變動中的物質景觀、資訊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間的關聯。


9

《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

作者:周思成 

出版單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作者在廣泛閱讀中文、日文、英文等各語種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從元朝、日本、高麗等多方視角展開敘事,還原了當時東亞地區的政治局勢,完整呈現了兩場“元日戰爭”的全貌。書中清晰敘述了元軍的戰爭意圖、備戰過程、進軍路線和撤退狀況,也展現了當時日本方面的權力格局和軍事防禦措施。作品圍繞元軍內部矛盾、面臨的天氣狀況、作戰策略等諸多因素,對元軍失利的原因進行了全面探討,並對如何認知這兩場戰爭的性質,提出了獨特見解。


10

《明代宦官》

作者:蔡石山

譯者:黃中憲

出版單位:浙江大學出版社

《明代宦官》全面而詳盡介紹了宦官在明朝(1368—1644)扮演的角色。作者從各種一手及二手資料取材寫下這本書,試圖向讀者說明宦官如何滲透包括明朝的宮廷政治、特務活動與內部安全、軍事與外交事務、徵稅與上貢、皇家專賣事業、司法審查、紫禁城佈局、大運河等在內的多個方面,內容饒富趣味。 在蔡石山的筆下,官史編修者加諸宦官的譴責、嫉妒面紗被揭去,露出質地豐富如織錦的宦官樣貌。作者以持平的立場描寫宦官,對他們的能幹、忠誠和無能、駭人、邪惡,給予了同樣程度的關照。


11

《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

作者:【美】浦洛基

譯者:曾毅

出版單位:中信出版集團

置身東西方間地緣熱點,邊境視角重新審視兩千年帝國起落。哈佛烏克蘭研究院院長浦洛基向歷史求答案,從希羅多德時代直至今日的烏克蘭通史。理解兩千年以來塑造東歐的複雜力量,看清當前圍繞烏克蘭的衝突與動盪。


哲學

12

《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課》

作者:周濂

出版單位:上海三聯書店

本書是周濂爲我們做的一趟跨越2500年的西方哲學精髓之旅的思想導遊。全書100篇文章,每篇都可獨立閱讀;10篇“答問”,針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解疑釋惑。合在一起,就是一部有態度、有營養,讀得懂、讀得動的哲學入門書。


13

《 附錄和補遺 》第1卷

作者:【德】阿圖爾 ·叔本華

譯者:韋啓昌

出版單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附錄和補遺》是叔本華晚期的封筆之作,也是確立他哲學家地位的重要著作。“附錄和補遺”的意思即“附屬作品和遺漏之篇”。叔本華這樣樸實直白地解釋了書名和內容:“這些是附帶的作品,是後來的歲月結出的果實......從某一側面闡釋了我的哲學。”他說,這部書比先前所有的書寫得都更通俗易懂,也會比先前的書賣得更好,是“獻給世界的哲學”。《人生的智慧》出自此書。


社會學

14

《現實的社會建構:知識社會學論綱》

作者:【美】彼得·L.伯格、托馬斯·盧克曼

譯者:吳肅然

出版單位:北京大學出版社

豆瓣評分9.3!《現實的社會建構:知識社會學論綱》是知識社會學的經典之作,也是社會建構論的扛鼎之作,更是社會學領域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本書揭示了作爲“客觀現實”和“主觀現實”的社會,到底是如何構成的,又具有怎樣的特性。對於矯治社會學理論的退縮,至今仍有警示和啓迪作用。


15

《性·愛·情——過程中的主體建構》

作者:王文卿

出版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改革開放以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來說,如何處理愛情與性的關係日益成爲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本書藉助對深度訪談資料的分析,試圖考察當代青年如何理解和利用新出現的各種可能性空間。情感在性的社會關係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一些青年開始程度不同地偏離以婚姻爲中心的傳統性秩序,積極追求性的快樂並努力解決性的煩惱。借鑑斯威德勒、阿帕杜萊和布爾迪厄等人的理論資源,本書分析了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主體的“放開”何以可能或不可能。


心理學

16

《母愛向左,焦慮向右:母性矛盾心理解析》

作者:【美】芭芭拉·阿蒙德

出版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研究證明,母親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間的矛盾是造成母親們存在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矛盾心理又會導致她們產生焦慮和內疚感。在本書中,作者芭芭拉·阿蒙德用優美的文筆揭示了這個讓人不安的問題。她說明了產生母性矛盾心理的根源,講述了這種矛盾心理在女性及其子女的生活中是如何表現的,並從輕到重描寫了不同程度的母性矛盾心理的行爲表現,其中包括那些有正常感的以及有高度不安感的母性行爲。作者通過大量案例展示了對母親們的理解和同情,也說明了女性應該如何積極地改變自己的生活,從而更加理解自己,並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案。


文學

17

《殘酷的故事》

作者:【巴拉圭】麗塔·佩雷斯·卡塞雷斯

譯者:魏媛媛

出版單位:中國編譯出版社

《殘酷的故事》寫的是一場瘋狂掠奪的侵略戰爭給巴拉圭富饒的國家帶來的慘不忍睹的破壞和給他的人民造成的令人髮指的災難。是巴拉圭短篇小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1. 我和加德爾》《2. 上帝呀,讓我忘記》《3. 沙坑牢獄》《4. 雙魚座旅館》《5. 瑪麗亞》等。


18

《譯文學——翻譯研究新範式》

作者:王向遠

出版單位:中國編譯出版社

該書爲翻譯理論專著。“譯文學”學科建構的基石是若干學術概念與學科範疇,需要從自古及今、源遠流長的中國翻譯史與翻譯思想史中加以發掘、整合與提煉,還需要將外國翻譯理論與翻譯思想加以參照。爲此,在“譯文學本體論”層面上,提出並界定了“譯/翻”“可翻不可翻/可譯不可譯”“迻譯/釋譯/創譯”三組概念,以此作爲譯文生成的概念;又提出並界定了“歸化/洋化/融化”“正譯/誤譯/缺陷翻譯”“創造性叛逆/破壞性叛逆”三組概念,以此作爲譯文評價與譯文研究的概念。這兩組概念又都涉及“翻譯度”這個概念。通過論證這些概念範疇之間的邏輯關係,形成了“譯文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又在“譯文學關聯論”的層面上,闡述了“譯文學”與一般翻譯學、與譯介學、與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等相關學科的關聯性,從而確立了“譯文學”的學科定位,論述了其獨特的學術功能。


政治/國際關係

19

《這是真的,我在一本書裏讀到過》

作者:【法】巴斯卡爾·博尼法斯

譯者:張弛、楚鑌

出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邀請每個人都運用其批判能力的書。”信息化的時代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有助於開闊我們的視野,但在某種程度上,過多的魚龍混雜的信息有時又阻礙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然而思考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品質之一,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放棄思考的權利。本書作者旨在破除廣泛存在於世界上一些成見,以此爲出發點幫助廣大讀者建立起批判性思維,更加理智地看待世界。


20

《美國總統是怎麼工作的:解讀美國總統制》

作者:【美】詹姆斯·P.菲夫納、

【美】羅傑·H.戴維森

譯者:王向華

出版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本書詳細梳理和介紹了美國總統制的歷史,解讀和分析了美國總統的決策方針以及總統辦公室這一最高辦公室的運作。全面地介紹了美國總統的提名過程、總統募捐、總統的公共觀點及管理理念的實現、總統與國會的關係、司法人員的任命以及行政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全書收錄了豐富的選文材料,貫通古今,其中不乏專家、學者們帶來的最新材料與分析。


藝術

21

《在他們消失以前》

作者:【英】吉米·納爾遜

出版單位:湖南文藝出版社

在這本書中,英國攝影師吉米·納爾遜用他的鏡頭帶領我們,去尋找地球上最後未經污染的原始人性之美,爲“他們”的存在留下最後的影像記錄。

生活在後工業時代的我們,往往會忽略很多自然與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比如人類如何與身邊的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比如人與人之間發自天性的愛與真誠,比如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死亡的理解……吉米相信,在這些關於生命和生存的鮮明案例中,我們能找回那些在所謂的文明世界裏已經被遺忘的人性中至純至美的東西。土著人在生活中所體現的樂觀與希望、團結與友誼,會召喚着我們爲更多的和諧與和平付出努力,從而找到一種與世界和解的可能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