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熱映:每個孤獨少年的背後,都有個悲劇的原生家庭

從來沒有父母,教會我們如何長大?

 10月25日,電影《少年的你》終於在觀衆的期待中上映了,兩位主演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在影片中貢獻出炸裂式演技,將青春的傷痛與孤獨演繹的淋漓盡致。

《少年的你》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樣,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女孩陳念是學校的優等生,平時寡言安靜,目標是如願考上好的大學;男孩小北是典型的社會青年,從小闖蕩社會,打架鬥毆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就是完全不同世界的兩個孩子,卻在某一個夜晚的偶遇,產生了神奇又斑斕的交集,讓彼此單薄又暗黑的青春有了那麼一絲的光亮和甜蜜。

很多人說這部影片主要是聚焦“校園暴力”,陳念親眼目睹了校花同學被霸凌後的天台墜落,因爲善意的舉動,不幸成爲下一個被同學霸凌、欺辱的對象。而小北是她生命中無意中闖進的給她力量、給她保護的人,這是兩個少年的相遇與相互拯救。

 可我始終認爲,每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除了導演想要表達的傷痛,一定都離不開背後所映射的原生家庭。《少年的你》也是一樣,表面上陳念與小北截然不同,卻實際上殊途同歸,都是這個世界上踽踽獨行,沒有大人保護的孤獨少年。

陳念像個膽怯的小鹿一樣,哭着對小北說“你可以保護我嗎?”因爲她沒有父親,只有一個不諳人情世故的單純媽媽,媽媽養她已經不易,更何況對孩子世界的複雜毫無洞知,所以陳念只有自己保護自己。

小北呢,也是一樣,父母將他拋棄,諾大的世界無人依靠,表面上是不羈叛逆的問題少年,實際上內心渴望的是愛和理解,是有個人能和自己站在一起,抵抗世界的嚴寒。

所以那些被青春灼燒的少年們,那些早熟到早已通透知曉成年人傷痛的孩子們,其實也不過是因爲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給他們應有的保護和關愛,原生家庭在以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帶給他們沉痛與傷害。

沒有學會長大,卻被迫長大的少年背後,必定站着的是一對沒有盡到責任的父母。


爲何家會傷人?有些愛,也是傷害!

對於原生家庭的傷害,以明必須要提到武志紅的《爲何家會傷人》,作爲國內心理學界第一本直面中國原生家庭傷害的書,武志紅撕開了父母愛的面紗,直戳那些看不見卻感受真切的心靈傷疤。

全書共分爲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了對一種家庭關係的解讀和剖析,最終問題的歸處都指向了“愛”這個永恆的主題,因爲無論是夫妻、是親子、是家庭中的其他關係,都是因愛才產生了聯結、糾葛和撕扯。

只不過愛若是用錯了力,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傷害。以愛之名的傷害往往又是無可逃匿、無可避免的,畢竟這種愛總是站在道德的高度,所以傷害的力度更大、更隱形和慘烈。

第1章

-THE FIRST-


書的第一部分闡述的是夫妻關係。武志紅認爲,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簡而言之,他想要告訴人們,無論任何時候,親子關係、父母關係都不要高於夫妻關係,愛人才應該是排在你的第一位。

很多人也許深諳這個道理,卻並不能夠做到,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家庭,女性自然而然會把自己的家庭角色從一個妻子轉化爲母親,此後母親的身份就會首當其衝成爲最重要的。這一方面是母性使然,另一方面是因爲現在的家庭中,大部分承擔照顧撫養責任的還是女性。

那麼親子關係一旦越位夫妻關係之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丈夫的不滿,妻子的疲憊,夫妻關係的緊張。進而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妻子將全部關注轉投向孩子,孩子被壓的喘不上氣,破裂的夫妻關係,又造成孩子內心陰影面積的不斷擴大。

所以武志紅在書中最先強調了夫妻關係,通過多方面的舉例論證,他希望讓所有人意識到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係擺在首位,這樣其他的家庭關係也才能良性互動。


第2章

-THE FIRST-

書的第二部分講的是分離。武志紅強調,“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人的一生每時每刻都在面對聚散離別,尤其是與孩子。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其實都在與父母分離,從嗷嗷待哺、蹣跚學步,到讀書、離家、工作、結婚生子,這些成長的過程,會讓父母感到分離之苦、離別之痛。所以有些人不願意放手,於是就緊緊抓住不放,造成了孩子的溺愛、巨嬰、無法獨立。

然而,除了過度的不放手,還有些父母太過放手,在孩子還需要父母的時候,就與他們早早“分離”。比如前面講到的電影《少年的你》中的陳念與小北,都是殘缺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可以依賴的大樹,自己纔不得不拔苗助長,長成大樹。

這裏,以明想引用龍應臺《目送》中的一句來感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第3章

-THE FIRST-

書的第三部分的主題是“焦慮”。武志紅提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殷殷期望,這種期望實際上是父母焦慮的轉嫁,這裏他提到了網絡問題、考試問題、教育問題等當下熱門的話題。他希望父母們能在考試、學習成績之外,更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及成長髮育。

前不久熱播劇《小歡喜》恰好能反應高考面前,衆家庭的百態,可以說是現實又扎心了。父母們含辛茹苦,孩子們壓力山大,把高考作爲人生進階的途徑,本無錯,錯卻錯在了這種變向的施壓,卻反倒讓孩子離成功的道路越來越遠。


我覺得此部分很值得借鑑的地方,就是父母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下,教育究竟是爲了孩子,還是爲了大人?那些所謂的夢想,究竟是你們的夢想,還是孩子們的夢想?


第4章

-THE FIRST-


書的第四部分聚焦的是“中國式家庭”。應該算是中國家庭所有關係的一個總結,比如婆媳關係、親子愚孝、愛的謊言……

作爲身處中國式家庭的每個讀者,都或多或少有所感觸,無論是夾在婆媳關係中的那個兒子,還是身處婆媳關係的那個媳婦,亦或是總是被愛的謊言所欺騙的那個孩子,大家都在某個情境裏遭遇過類似的處境,做過相似的抉擇,最後也一樣陷入了無法解開的困境。

其實,以明深有感觸的就是“有關於愛的六個謊言”: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我愛你,所以我們不分離;婆媳關係;嫉妒;愛,是爲了幸福和快樂。 

這些謊言,有些是潛意識的,不知不覺間造成的,而有些則是有意識的,故意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無論哪種,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是愛的謊言,都會讓人苦悶。

《爲何家會傷人》這本書雖然不盡完美,有些觀點過於偏激,案例也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作者也沒有明確給出。

但不可否認的是,通過這本書,讓作爲父母、作爲配偶、作爲子女的我們,重新去審視自己,瞭解愛與原生家庭,在與自我和解的過程中,去避免在下一代身上重蹈覆轍,相信這已經是最大的意義。

 


繼續掃碼關注線上直播平臺

購買觀看以明讀書會課程回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