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碎步跨越自卑的苟且,此后余生做回自己

(01)

美国有一个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渣娃。

他的学习成绩渣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吧,初中时第一次物理考试只考了8分,稳居班级倒数第一。

在大部分老师和同学看来,这娃彻底没救了。

但是,物理老师还是悲天悯人般不信邪的想试一试挽救他。

打算来个“话疗”--谈话治疗。学渣娃坚决表明了“两不”态度:不喜欢、学不好。

怎么办咧?

这位老师挺有韧劲,很快进行了第二次谈话拯救。

物理老师与学渣娃说:别的同学考60分及格,你啊,只要下次考到9分就算及格,记住是9分哦!

这不是个大忽悠吗?

不过听起来不错,学渣娃非常喜欢这个标准。他想我随便画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干!

于是,第二次物理考试,他考了28分。

28分,虽然排名仍是倒数第一,但远远超出了与老师约定的分数线,也确实有一点点小进步。

这位老师决定要表扬他。

为了一个表扬的理由,犯了大愁。

终于,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

老师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分,这次还是90分,一减就是0;上次95分,这次93分,一减就是负2。

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增加了20分。

对,就是这个学渣娃。

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学渣娃的名字,他进步了20分,班里提升分数绝对值第一。

听到这里,学渣娃一下兴奋起来,哦,My god!我竟然能进步这么大。

他臆想起来,无论我考到48分、68分、88分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

于是,他喜欢上了物理。

于是,他充满了斗志。

终于,他完成了从学渣娃到学霸童鞋的质变。

若干年后,他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这个学渣娃的名字叫做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他一生的发明共有2000多项,拥有专利1000多项,至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换个方式看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问题,学渣娃看到了现在与过去有了一丝进步,看到了努力带来的希望,他的命运在这时点开始改变,跨越自卑的苟且,直达明丽的远方。


(02)

最近有一位朋友说他挺不开心的。

事情是这样的。

他在单位里混的算还不错,虽说谈不上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但至少在国有企业的圈子里,他觉得挺好的。

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流程熟悉、人脉熟悉,工作待遇还不错。他不求宏伟梦想,他只求自己在这个单位就这么干下去。

一生一世混到退休。

真TM的舒坦。

有一天,这位朋友在整理物品时,翻开10几年来的一些工作笔记,一页一页的看、一本一本的摊开。

他忽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

哪儿不对呢?

入职10几年了,他发现自己一个大问题,自己在职场上的能力变化竟然是平行线。

如果硬要说有点变化,那就是刚入职的几年,奠定了抛物线的基础。

然后再也没有变化,工作还是那个工作,方法还是几年前的方法,思路依旧传统,年复一年的工作叠加起来,竟然是一年又一年的重复。

如果说到变化,只能说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笔记本。

最好的日子,竟然原地踏步,浑然不知。

朋友说,事业、视野、认知还停留在刚入职那几年的样子,特别想念那样的时光。

原地踏步,没有进步,没有看到希望,更是绝望。

其实,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开始顿悟了。


(03)

感觉顿悟的他,打那以后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人。

他发现这个人也比自己优秀、那个人做的也不错的,身边优秀的人越来越多,愈发自卑。

怎么办?现在的他,不算太年轻,也不算太老。属于职场白骨精系列。

他重新找了目标,尴尬励志,准备迎头追上。

他说,真的有点不甘心,身边一个一个都比自己优秀。

来吧,想到就行动起来,制定计划、读书学习、研究业务,把失去的日子一一捡回来。

忙的不亦乐乎,忙着忙着,他又发现不对劲了。

怎么还是觉得与别人差距那么远啊?

我说,你傻啊,你进步,还不许别人也在进步啊。

所谓进步不是你与别人缩短多少距离,而是今天的你与过去的你相比距离是否在拉大。所谓进步,无外乎是今天比昨天好那么一丢丢,明天比今天更有收获而已。

其实,要有收获,选择多大的目标、多远的目标很重要滴。

(04)

目标远大好不好?

好,也不好。

好在于,长远有时决定格局;

不好在于,芸芸众人皆受人性的惰性、恐惧、情绪控制着。未知是让人恐惧的一个大玩意。

长远的打算,有时有另外也名词,叫做未知。

改变未知这东西,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分解目标。

(05)

目标分解,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较好的方式。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 山田本一得了世界冠军,

这家伙是谁?怎么突然冒出来了,有没有作假行为?

不少都开始质疑。

1986年,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 山田本一摘取冠军的桂冠。

有一次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毕竟啊,马拉松赛是测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要靠爆发力、速度等玩意个不靠谱。

最关键的是耐力和身体坚强的素质。

在接受采访中山田本一这样说:每次比赛前,我都

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二个标志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比赛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等到达到第一目标后,又以同样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

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事情太难,而是目标太远。

这就叫做倦怠式失败。

所以,

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不求复杂,只求简单。

将长远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脚踏实地,就是简单。

简单的很有智慧,还要懂得守住本心,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过,不如,乱比较就不是聪明人要做的事。

(06)

现在流行一句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在我们的学习群里,偶有同学会说,完蛋了,与谁谁谁比我都是渣。我要殚精竭虑向他靠拢,我要努力、我要拼搏……。这群人疯掉了。

我懵逼的想。

有这个醒悟是好事,说明能开始自我认知了,但是,然并卵。

于是,有一个鸡汤出来,把大家搞的晕晕的,鸡汤说,这世界可怕的不是你努力,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加努力。

这汤有毒,害死了无数在前进、在爬行的人们,惶惶多年,回望自己,依然那么迷茫。

为什么呢?


(07)

目标选错了,一切都是错了。

人类往往总有错觉,总觉得自己行,用大无畏的精神怼上所有的目标,开启努力之路。

比如,人定胜天,最终在大自然面前被虐待的不要不要滴。

比如,追赶特别优秀的目标,像他学习,紧赶慢赶!

奋斗的精神状态不错,要表扬。

也偶有成功者,但对于普罗大众,那些鸡汤教唆的努力、灌输的比较文化,只能徒增悲伤。

起点不一样、资源不一样、时机不一样,奔跑的方向可能就因为一点差异,就会南辕北辙。

所有未知都是我们不可控的外界。

人生唯艰,努力的人,想要逆袭的人,回归可以掌控的世界。

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自己。

有人说,人的失败往往是望不到尽头半途而废。

了解自己,剖析可能抵达的目标,每天一点小进步,小碎步前进,就可以实现充满无数可能的世界。


(08)

都说这个时代浮躁,事实上,浮躁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懂的道理越来越多,看待世界的眼神越来越迷茫。

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

在你和别人的比较这件事上,多看看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再顺便看看未来,这样的轨迹或许能帮助自己突破认知的藩篱:

——有梦想是好的,万一要实现了呢。正是这样的鸡汤让很多人失去了理性的认知。远离鸡汤,调低目标,脚踏实地,突破固定的认知阶层。

——自己与自己比,每天一点点的进步,拼尽力自己不后悔,偿还过去不努力未坚持欠下的“债务”,你就是你自己的目标。

——学习没有问题,有个老师带着也没有问题,但是最终要回到个人定制,定属于自己的目标,走属于自己的路,理性看待人生的成长,摒弃所有的不切实际。

对于大部分进入职场的人,在迈入企业第一刻、到工作5年、10年、15年,每个阶段都可能心生迷茫,看别人进步,去比较,只会是用得不到的痛苦折磨了自己。

尘世如潮,设定正确目标的进取者,坚定努力,不受外界评价影响、不受与早已登顶者的差距影响,活在当下,每个下一时刻都比前一时刻要有收获。

从现在出发,半生归来,一定有一个逆袭和更好的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够在强者通吃的世界了做一会自己,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答。


蓝胖说说。

2019.06.0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