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爲善,與己爲善~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作者 | 嫺小魚

人民網夜讀有一個文裏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你的未必就總是對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就是錯的。這個世界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如果一味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難免給人不尊重人的感覺。 

你定然不會鬧着玩兒。這句話在看電視劇《乾隆祕史》中聽到,一時間覺得頻有些意思。

乾隆祕史電視劇第五集,寶哥要進宮見皇帝,學跪拜禮學累了,去找林妹妹舒心。

林妹妹說,跪拜是個禮儀,那便是有個意思在裏頭。跪拜君主,是個忠字;跪拜父母,是個孝字;跪拜兄弟,是個悌字;婚禮上夫妻對拜是個敬字。所有的這些個意思都要在整衣的儀注裏體現出來。磕頭的學問,要顯得虔誠。

於是寶哥哥對着林妹妹一連練習拜了三遍。林妹妹與丫環笑了,寶哥哥才知林妹妹鬧他玩兒的。

在寶哥哥心裏,林妹妹是那種端莊賢淑,不會開玩笑的。於是他就順口一說:“原來我覺得你不會鬧着玩的。原不過虛應的故事,何必唬得天大地大的。我信了你,是因爲你說得好鄭重。“

林妹妹笑着答:“那也是唬你玩兒。”

寶哥哥說:若是問薛姐姐,薛姐姐她一定不會鬧着我。”一語出,林妹妹臉色蒼白,寶哥哥忙說:“妹妹,我是說薛姐姐是進宮選過秀女的,她對這等事兒,定然更有見識些。”“那還真是的,她懂得最多,那你快去找她好了。”

林妹妹轉頭走去,寶哥急得拉住林妹妹手:“好妹妹,我沒想去找薛姐姐,我就是順口這麼說。”“順口就說到薛姐姐,卻從未見你順口說到過別個,可見她在你心頭的份量。”“妹妹,算我說錯了,還不行嗎。”“去找你薛姐姐去吧,鸚哥,關門。”

寶哥哥被關在門外,對着院子的雨,唉聲嘆氣。

寶哥哥,你說林妹妹定然不會鬧着玩兒,這是把林妹妹綁架了。是你自個想的呀,活該關在門外。

林妹妹,也是夠敏感的了。寶哥哥,着實是順口一說,並無他意。

再看到女醫明妃傳47集裏面。宮女說:“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您這樣做,值得嗎?” 太上皇平靜的,也是自言自語:“只要聯覺得值。就行了。”

講的是朱祁鎮爲當時已是明妃的譚允賢默默地真心幫助付出。朱的忠實宮女覺得沒有意義,因爲沒有回報。但朱祁鎮是真心愛允賢,不計回報與否。

上面兩個故事只是表象不同,本質是一樣的。

人啊,就是自以爲是的用自己的感覺來定位別人的模樣。

比如一直有人噴射章子怡與汪峯的婚姻,總數什麼國際章與渣男峯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收起你那隨意對別人的評論。

在我看來汪峯對章子怡,滿足了婚姻的三個最基本條件:愛她、疼她、懂她。

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說過,萬丈高樓從地起,基礎牢了,一切纔有可能。

章子怡是幸福的,她的婚姻是最該有的樣子。感情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誰也沒有資格評頭論足。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與別人身上,並一直認爲自己是正確的。

魯迅先生寫過這樣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着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看到別人爲一件事開心,哪怕不理解,不笑話也是一種善良。

我曾看到一個故事,講隔壁的一對夫妻總是夜夜歡樂,讓鄰居恨不得砸了他們的門,讓他們有點兒知恥之心。有一天,男主人打開了大門,裏面傳出了哀樂,他的女人離開了人世。原來是他的女人重病,一直都是痛苦的哀叫。

一個人看不慣的東西、人和事越多,這個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其實,你眼中討厭的別人,或許就是心中隱藏的自己。 只是,這個心中的自己,不被接受,甚至被你厭惡,所以把這種感覺轉移給別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投射效應”。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自卑感,投射在別人身上。並且通過對其表達,厭惡和敵意來劃清和自己的界限。

都說見心知性,你心裏想什麼,就會看見什麼,遇見什麼,相信什麼。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表達着對別人的態度,同時也在定義着自己。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聰明人,少了些笨人,我喜歡鄭板橋的話,難得糊塗。山長水遠,也可能再見,做人需留三分面,日後才能好相見。

三十幾年不見的小學同學,開口閉口,我太瞭解你了,你小時候什麼什麼!你看你,都用了‘小時候’這三個字,用你的腳趾丫想一想,一別二三十年,別人經歷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都瞭解?指手劃腳,並且言__你,我肯定了解。最後還加一句,你從前不是這樣的。

形象設計師黑瑪亞說:“有一件事比漂亮更重要,那就是得體。”

幾十年不見的聚會上,不停的表達自己對別人的片面的幼稚的言論,就是一種不得體。幾十年的光陰過去,你還用小時候的眼光與視界看待與評議一件事與一個人,可見歲月的增長並沒有讓你成長,年長猶可悲。

就好比與人淺聊幾回,或者一面之緣,就大言不慚說,有多瞭解別人,真是見笑於人。

其實你知道什麼?你又瞭解什麼?你看到的,不過是一個人的冰山一角。誰都一樣。

我們每個人可能對自己都不是那麼瞭解透徹。不要無腦加白癡說你瞭解別人。

我非常贊同陳老師在朋友圈的話,下圖

是的,不要用你的格局爲標準去評判一個人,也不要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真正有修養的人,會學會不貶低別人。絕不隨意扣帽子給別人,不口不擇言用惡毒的詞語誹謗別人。不隨意以表面現象蓋棺定論。

得體是品格的輸出。飯吃多了,運動運動就消化了,但話不能亂說,不能抓把屎往自己臉上抹,最後自己不得體。

戰國 孟子 《孟子·公孫丑上》說:“取諸人以爲善,是與人爲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意思: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高自己善良的品德,有道德的人最優秀的特徵就是幫助天下的人行善。

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

是的,我深以爲是。與人爲善,與己爲善,生活纔會更愉悅幸福。

凌晨五點,一小友發來語音,淚眼婆娑,因爲她一好友無緣無故屏蔽了她。我默默的聽她哭泣……

人生,是一場悲喜交加的旅行,多的是悄無聲息的告別。

我們曾經最真摯以待,說要一輩子似親人一樣不離不棄的友情,在某一個夜色溫柔的日子,零落成往事。

小友問,世相是什麼?我思考了一下回答,不知道。也許就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樣子。

你,且放聲大哭,然後擦乾眼淚。對着鏡子的自己嘴角上揚。

“植物學家說,荊棘是發育不全的芽,它們硬化了,要是它們生活在一個有利的環境或得到較好的培育,會變成繁茂的枝丫。原來所有的刺,如果呵護的好,本都應是溫柔的葉與花。”請理解身上有刺的人~

看,窗外,天亮了,太陽慢慢升起來了。請你用笑臉迎接每一天的日升日落。

王家衛說,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的過程。

我們心上生蓮,念念有聲,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寵辱不驚,坦蕩從容着人生的瑣瑣碎碎。用一份雲淡風輕的心情,面對生命中的五味雜陳。

看過一句話:“相愛尚且不夠,哪來的時間去抱怨和指責?”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