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貨上市15週年

6月1日,棉花期貨上市剛好十五週年。15歲,這是一個充溢青春生機的年紀,棉花期貨亦是如此。棉花期貨自上市以來運轉穩健,商場功用日益發揮,由其引導並衍生出的“點價買賣”“基差買賣”等成爲國內棉紡職業慣用的買賣模式。作爲我國期貨商場整理整理後上市的第一個新品種,棉花期貨的生長、成熟具有特殊含義。即日起,本報推出“促進工業開展,服務國家戰略——棉花期貨上市十五週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十五年前的“六一”兒童節,棉花期貨在鄭商所應運而生,這是我國期貨商場通過多年整理整理後開端買賣的第一個新品種,含義特殊!

  本世紀初,伴隨着棉花、紡織職業商場化革新的不斷深化,棉花現貨價格動搖加大,涉棉企業運營面臨巨大應戰,內生的危險辦理需求集合。與此同時,國內期貨商場整理整理剛剛完畢,基礎性制度基本樹立,商場開端步入穩步開展階段。能夠說,棉花期貨是應現貨商場需要和期貨商場開展而生。

  進入21世紀,我國棉花商場發作了深刻革新。首先,棉花職業開端商場化革新。棉花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物資,新我國樹立以來,國家對棉花運營施行“兩個一致”(即實行一致的收買價格和政策,並由供銷社一致收買,一致運營)和“三不放開”(即不放開運營、不放開商場、不放開價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革新敞開的深化推動,我國棉花商場也逐漸革新敞開。1998年,國務院決議從1999年9月1日新的棉花年度起,棉花的收買價格、銷售價格主要由商場形成,國家不再作一致規矩。2001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棉花流轉體制革新的定見,提出“一放,二分,三加強,走工業化運營的路子”的革新總思路,棉花流轉體制革新落地施行。當年,有30%的民營及其他性質的企業進入棉花貿易流轉環節,改變了原來完全由棉麻體系企業專營的貿易流轉格局。其次,棉花價格動搖加大,棉花生產運營者辦理商場的危險需求添加。1999年至2002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不太穩定,加之我國加入WTO後紡織產品出口量的添加提高了用棉量,使得國內棉花供需變化較快,棉花價格動搖加大,棉花運營主體辦理價格危險的需求日益火急。再次,我國棉花價格體系開端樹立。當時,在國際商場上,有兩個比較有影響力的棉花價格:一個是英國利物浦棉花現貨價格(CotlookA、B指數),另一個是紐約期貨買賣所(NYBOT)的棉花期貨價格。現貨價格指數反映的是即期棉花價格,期貨價格反映的是遠期商場預期。2002年,我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正式發佈。當時,雖然我國樹立了威望的棉花現貨價格指數,但還沒有實在反映我國棉花供需狀況的期貨價格。

  同期,棉花下流職業——紡織職業——成爲我國革新的先行者、敞開的探索者和民生的改善者,工業規模穩步擴展,商場基礎得到鞏固。2000年,我國纖維加工總量達1360萬噸,佔國際總加工量的25.83%;出口額520.4億美元,佔國際進出口總額的14.7%。但同時,革新敞開對我國紡織職業開展也提出了新的應戰:一是倒逼紡織職業商場化革新,國有資本加速退出,三資、民營企業加速開展;二是加入WTO後外貿規矩發作改變,外部競爭日趨激烈;三是紡織職業進行辦理體制革新,我國紡織工業協會樹立,紡織職業計劃經濟的顏色逐漸衰退。

  棉花、紡織職業發作的歷史性革新,使商場經濟制度在棉紡領域得以確立,棉紡職業生機進一步增強,相關產品價格動搖加大,職業企業火急需要一個能夠有用辦理價格危險的東西。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國期貨商場整理整理剛剛完畢,一些基礎性制度逐漸樹立,商場亟待進入規範開展軌道。2004年,期貨職業期待的“發令槍”叩響。同年2月,國務院頒佈《國務院關於推動資本商場革新敞開和穩定開展的若干定見》,提出“穩步開展期貨商場”“在嚴格控制危險的前提下,逐漸推出爲大宗商品生產者和顧客供給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用的商品期貨品種”。

  在這樣的商場條件下,棉花期貨上市時機成熟。2004年6月1日,棉花期貨在鄭商所上市買賣,並由此拉開了棉花期、現貨商場協調、交融開展的大幕。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棉花期貨自2004年上市以來,整體運轉平穩,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用穩定發揮,爲政府擬定棉花工業政策和企業運營供給了有用的參閱根據,對深化棉花流轉體制革新起到了積極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