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午看郵件真的很浪費時間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從這點上來看還是比較公平。看似不少,但不少人都抱怨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尤其是年輕人。

想要時間多起來無非就是拆東牆補西牆以及提高時間的利用率,這裏有本書就是專門告訴你如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即提高做事的專注力。花了3.4天看完這本書,書名還是有標題黨的嫌疑,書中的建議都挺實用,當然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困難的還是能夠付出實踐。

下面把書中提到的一些提高專注力的方法列出來:

上午的時間是“大腦的黃金時間”,“上午的時間價值是晚上的時間價值的4倍”,所以,早上花30分鐘查看郵件,就相當於“損失了2個小時的時間”。

主要是有氧運動,運動後我感覺不管是身體還是頭腦,就像電腦重啓一樣,又充滿了活力。打個比方,運動後我的狀態就和早晨剛起牀後差不多,神清氣爽,無比輕鬆。

提高工作效率之後,人就可以從長時間勞動中解放出來。

人高度專注的狀態一般只能持續15分鐘,不會超過20分鐘。也就是說,15分鐘可以看作專注力的一個單位時間。如果你的工作主要是面對電腦處理文件,最好每隔40~50分鐘就休息一下。90分鐘可以說是成年人專注力持續時間的極限。如果能以45分鐘爲一小節,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那麼將更有利於專注力的持續。

要想提高專注力,高效率地工作、學習,必須首先“排除雜念”。專注力一旦被打斷,再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至少需要15分鐘時間。雜念基本上都是有關“預定”“日程”“該做的事”等還沒決定或還沒完成的事情,其實只要把它們寫下來,寫進“日程表”“TO DO清單”裏等,它們就不會再來干擾我們的思路。

養成在“專注空間”高效率工作的習慣後,頭腦就會記住這個“專注空間”。只要我們一來到這裏,頭腦就明白了“這裏是集中注意力工作的地方”,從而自覺地排除雜念,做好專心工作的準備。

嚴守時間限制的人,會對時間限制產生緊張感,從而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在去甲腎上腺素的幫助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高效率、高質量地按期完成任務。工作的時候使用秒錶計時,可以將時間“可視化”,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緊迫感”,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早晨起牀之後的大腦最爲清醒。人在一天中專注度最高的時間段是早上6點到7點。過了上午9點以後,人的專注力就開始慢慢下降,到下午2點,接近最低點。下班前的4點到5點,人的專注度又會有所回升。

在陽光能夠照進來的房間裏,睜開眼睛5分鐘以上,血清素自然就開始合成了。“不想起牀”“慵懶”的心情會被自然而然地置換成“神清氣爽”“朝氣蓬勃”的心情。咀嚼,具有促進頭腦清醒的作用。

爲了讓黃金時間維持更長的時間,早晨我不接收多餘的信息,姑且先關閉自己的所有“接收天線”,與外界隔絕,專心工作。

上班後的第一件事應該是製作“TO DO清單”,把今天該做的工作,列一個清單。把一天該做的工作列出來之後,再決定工作順序,即先做哪件事,再做哪件事,即製作一個流程表。有“☆”標記的工作儘量安排在上午優先完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