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鮮有問題向人性本惡還是本善這樣歷經幾千年還不時的引發人們的關注,今天羅列一些名人的觀點來看看,暫不評論。

**一、 孟子與荀子的爭吵 **

儒家思想源遠流長,代表人物孔孟荀對人性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孔夫子並沒有直言人性本惡還是本善,留下一句耳熟能詳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的本性相近,因後天的學習而千差萬別),以供後世揣摩。孟子與荀子的觀點就完全相對立,孟子認爲人性善,而荀子則堅持人性惡。

《孟子·公孫丑上》中談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翻譯下,孟子認爲人都有憐憫同情之心,因爲有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沒有就不是人。

荀子則認爲人性本惡,其主要觀點在《性惡篇》體現。其中談到“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大意說來,荀子認爲人的動物性放縱便會變成惡,這種動物性就是人本惡的根源。

二、盧梭與霍布斯的分歧

不像孟子與荀子的爭吵,盧梭與霍布斯的分歧直接導致了不同政治哲學的產生,構成了不同國家成立的基礎。

盧梭名言——人生而自由而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Man was born free, and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盧梭認爲人性本善,生活在原始時代裏的人們很少會去cause big problems. 但是,當人們從自然狀態脫離進入城市之後,一切都變壞了。我們變得喜歡去支配別人,吸引他人的目光。在這種比較優勢的心理需求和金錢的誘惑下,世道變得更壞了。嫉妒和貪婪也是人類長期城市居住下所產生的惡果。原始時代中健康、強壯、自由高貴野蠻人(noble savages)從此成爲歷史。

霍布斯提出自然狀態(a state of nature)下,沒有任何法律,也沒有其他強有力量的保障。當必要的時候,任何人都會選擇偷盜或者殺害他人,至少在涉及生存問題的時候人們會這樣做。在一個資源稀缺的世界,特別是當一個人需要尋找水或食物生存的時候,理智的做法就是在其他人殺你之前將其他人擊殺。霍布斯認爲,人類社會之外的世界是solitary, poor, nasty, brutish, and short.霍布斯甚至還提出需要將一些將有力的個人或組織掌控局勢。

**三、亞當斯密的樂觀與馬克吐溫的絕望 **

在《道德情操論》開章便談同理心,亞當斯密高贊人類所具有的同理心——“無論人們會認爲某人怎樣自私,這個人的天賦中總是明顯地存在着這樣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雖然他除了看到別人幸福而感到高興以外,一無所得。這種本性就是憐憫或同情,就是當我們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時所產生的感情。我們常爲他人的悲哀而感傷,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需要用什麼實例來證明。這種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樣,決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備,雖然他們在這方面的感受可能最敏銳。最大的惡棍,極其嚴重地違犯社會法律的人,也不會全然喪失同情心”、“通過想象,我們設身處地地想到自己忍受着所有同樣的痛苦,我們似乎進入了他的軀體,在一定程度上同他像是一個人,因而形成關於他的感覺的某些想法,甚至體會到一些雖然程度較輕,但不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馬克吐溫在《The Damned Human Race》中就表現的絕望多了,他通過將人的性格與特點同動物比較,得出了人已經是“進化”到最底端的生物,Below us, nothing.

他認爲人、蜜蜂、松鼠都會儲蓄,但不同的是蜜蜂、松鼠總是儲蓄有限的蜜蜂和食物,而人類總是hunger for more.許多人已經得到了他可能一生都用不完的錢,但他們仍然還想要更多,即使是以騙取無知者或無依無靠的人僅有的財產也毫無在意。

人喜歡自詡爲萬物靈長,自認爲是進化的最爲高階的生物。但和公認的低等生物蟒蛇相比,蟒蛇捕食只是其日常生活罷了,而人卻會爲了各種微不足道的理由殘殺其同類;人會毀掉對之無用之物,而蟒蛇不會;

人類貫徹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古訓。一旦受到侮辱或欺壓,總會找機會還回來。而這種對於復仇的熱情在其他高等動物中卻極爲罕見。

此外,人身上還有許多獨有的惡劣特徵,其中就包括indecency, vulgarity, obscenity。 人們常說,人類是唯一一種會笑的生物。但是卻忘記了,人類也是一種唯一會臉紅、羞恥的生物,只不過是人類稍有會表露而已。

四、humble opinions

私以爲性惡論更加符合客觀現實。試想一下,若人性善成爲共識,那麼所謂爲你好之類的做法就會大行其是,人類就會在一步步地自我行爲正當化中慢慢“進化”到馬克吐溫所說的below nothing上去。固然,人性善普遍成立能夠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但是在這種社會中,違法的成本極小而受益極大,對於個人的道德要求較高,難以成爲一個普遍的現象。

而若是性本惡的話,很多事都好解決了,人知道自己內心的罪惡,所以會反省自身,不會將自己的所有行爲都視爲理所應當、完全符合各種道德要求。這樣,人也有最基礎的底線,知道最深處的自己是罪惡的,所以纔會謙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