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笔记

真正的韧性需要的是转变你原有的思维模式,能够看到让自己感觉焦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而客观、理性地做出选择,不陷入焦虑、不被焦虑所控制。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一部分人们容易受到焦虑的伤害?最重要的一个行为方式是个体是否具有纠结的倾向,即个体是否具有常常咀嚼痛苦往事的个性特征。

压力+纠结=焦虑

构建韧性的关键是避免将事件本身的“压力”转化为焦虑。

你有权选择,你不是天生就这么纠结的。

焦虑是你对事件的反应,而非事件本身。事件不是人感觉焦虑的原因,人自身被外部事件诱发的应对方式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一点很重要。应对事件的方式是一种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习惯。

韧性思维是个体把逐渐出现的情况看作正在进行中的变化看待,而不掺入任何负面的主观判断。具有韧性技能不是让自己努力撑着、保持头在水面之上,而是要认识到根本就没有什么洪水要淹没自己。

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慎思,慎思需要独立、客观的视角。我们不建议人们浅层次地思考问题,而要深入思考问题,但重要的是不要加入负面情绪。慎思会使得“如果......怎么办”变成“如果尝试这种方案呢?嗯,也许需要换一种思路。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加入负面情绪,“如果......怎么办”就变成了“我们失败了怎么办?我没工作了怎么办?我们全家人流浪街头怎么办。”慎思须避免小题大做。

慎思是思考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过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