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在方法,不在药。

2

中医的存亡牵扯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存亡

现在西医的病名多得医生都记不过来,如果去看中医,哪有人会问得了是什么病?因为西医的习惯是化验,分析药的成分。对某个病有疗效,要问究竟什么成分在起作用。

中药在西方还没有被认同,他们还不太了解中医不是靠药治病,而是靠(药)方治病,药方是很多药在一起的调配,不是单位药的概念。

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特点,用不同的方。他们不理解很多药综合在一起,已经不是单位药的作用了。 有一种说法,西医现在可以用医疗器械学和药剂学代替了。

我们不能把身体和生命混为一谈,身体就是一个肉体,生命是一个活着的肉体,比如,身体是一个电脑,生命是装上了系统的电脑,如果电脑坏了,首先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不一定是硬件的问题。不过,中医的针灸、按摩、推拿,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的自然医学中去了。

中医的废除之争由来已久,废除中医这显然不可能。当时就有专家讲,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整体论和系统论正是现在物理科学的基础。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认为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无法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观念。

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可以说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所以中医的存亡,其实牵扯到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

3

中医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整体

用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命体,是中医的基点。它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整体,生病不是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而是整体上有问题。

所以治疗,也不仅针对于某一个实际的病,而是从饮食、起居、心理、哲理各个方面进行总体调节。中医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中的每个部分都息息相关。比如现在风行足疗,中医认为脚底能反映全身的状况,同样,还有手,耳朵。

中医要真正懂很难,倒是浑水摸鱼容易,因为没有普及基本的中医知识,才会让这些人有机可乘。

很简单的道理,像张悟本的绿豆怎么可能治百病呢?世界上哪有一样东西可以包治百病呢?一种药可以治一种病,是西医的思维。中医,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要用不同的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原来不是这个概念,“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病只是一个下医,中医不是治疗疾病的医学,而是要落实到治人这个层面。怎样才能治人?就是要养生,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4

修复你自身的系统

中医阴阳理论的核心也就在于维持人各个方面的平衡,达到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曾经这样问岐伯:我听说古代人治病,只需要通过移精变气,祷告一下就好了,而现在的人要吃那么多的药,扎那么多的针,结果还是有的病治不好,为什么?岐伯回答:古人是跟野兽杂居的,天冷了动一动就可以避寒,天热了就到比较凉快的屋子待着。

在家里不会时时念着这个,丢不下那个,在外面也没想过要当官,生活很恬淡,邪气根本就不能够侵入体内,当然也就用不着吃药扎针了。

但当今之世不是这样了,人们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忧患不断。身体也劳累,而且不顺从季节的变化,夏天贪凉,冬天贪热。这样就会产生虚邪之气,并逐渐侵蚀五脏骨髓,外面也伤了五官和皮肤。即使是小病也会变得非常厉害,光靠祷告怎么能治呢?

其实就是说,如果能调顺身心的话,就可以不服药,这就叫“移精变气”。清代学者注解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 ”

但是有病不治,怎么办呢?中医认为,有病给你调理,修复你自身的系统,让你自己痊愈,疾病自然就消除了。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不适应天然的环境,只适应人自己创造的环境,而人工的环境是很脆弱的,就像高铁一停电,人闷在里面,怎么办?

现在西方已经相当流行 “自然疗法”,它与中医的理念完全相通。将来的医生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老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