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能做到 965?

四月份那场关于 996 的全网热议已经慢慢归于沉寂。热闹过去了,现实却好像一点没变,参与抗争与讨论的大部分人依旧过着 996 甚至 007 的生活。

可能大部分人虽然内心里并不赞同这种工作机制,但碍于现实只能无奈接受和妥协。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不管多少大佬把 996 美化成理所当然,请记住 996 并不是「不得不」。

五月中旬路透社关于「996」发布了一篇报道(详细可看 报道全文在得知 XMind 是一家罕见的「零加班公司」后,**路透社记者 Josh Horwitz 采访了 XMind 的创始人兼 CEO 孙方

“If what you need from staff is creativity, not brute force, you need to let your staff go home, watch a movie, go on dates, browse a book store, travel, rest, raise kids,” said Sun Fang, who runs a strict “no overtime” policy at his software company XMind.

如果你需要员工的创造力,而不是体力。你就必须按时放员工回家,让他们看电影,约会,泡书店,旅行,休息,运动,早睡早起,在家带小孩。我们的员工都有个人的爱好,例如画画,玩音乐。我们也鼓励他们丰富下班后的生活,甚至花额外的时间做个人的项目。

----XMind 创始人兼 CEO 孙方

关于为什么「XMind 能做到零加班(965)」及 「XMind 作为一个效率工具生产商的愿景」,路透社记者** Josh Horwitz** 和孙方进行了有趣的探讨。和大家简单分享下,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创造力是员工最重要的能力

为什么你的公司要实施“零加班”政策?

更好的问题是:为什么别的公司要加班?因为他们的工作表做不完。那为什么他们的工作那么多呢?因为他们 90% 的工作是在山寨别人的产品,看到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要赶上某个「窗口」,要做的比对手多,比对手快,比对手早。员工需要动「脑子」的地方比需要动「手」的地方多得多。程序员只是坐着工作的民工。所以也就没有理由不加班。

而在 XMind,我们更看重的是创造力。因为 XMind 不是到处挖井,而是只在一个地方挖井,但是挖得足够深,所以 XMind 需要的不是手而是脑子。

如果你需要员工的创造力,而不是体力。你就必须按时放员工回家,让他们看电影,约会,泡书店,旅行,休息,运动,早睡早起,在家带小孩。我们的员工都有个人的爱好,例如画画,玩音乐。我们也鼓励他们丰富下班后的生活,甚至花额外的时间做个人的项目。

我们不看重眼前的具体利益

具体来说,你的公司如何从“零加班”政策中受益?

我们的员工不死板,因而我们的产品也就不死板。我们从没利用资本的力量,或强硬地推广产品,但用户就是喜欢 XMind(非常感谢大家的喜欢)。公司整体的气氛也是很轻松的,不盲目,不紧张。因而我们想问题更接近用户,而不是 IT 人。我们不看重眼前利益,每个决定都要考虑未来至少 15 年。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益处,就是员工的流动率低。甚至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离开的员工,在别的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回来了。在比较之后,他们还是选择了人性化的团队氛围和 965 的工作时长。

弹性项目范围,让员工更有积极性

你是如何执行这项政策的?

倒是真有一个经验可以分享:弹性项目范围。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每个版本开始时有计划,但是计划始终在不停变动,不能即时赶上的功能(在其他公司必须加班解决)延期到下一个版本,能赶上的功能就在这个版本发布。

在这里真正重要的是沟通,如果开发的进度不理想,那我们要分析原因是什么。通常不会有人消极怠工,因为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这个在 965 公司工作的机会(感谢那些加班的公司,让我们变成了有吸引力的雇主)。所以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原本的预期就不对,本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二是开发人员走了弯路,选择了错误的技术路线。

996 并不是不得不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 996 这种工作文化?******在你看来,它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与整个行业的粗暴式增长。人们对自己的创造力没有信心,只想不动脑子山寨别人的商业模式,尤其是那些已经被市场验证了的。越是大公司,目标就越是「割韭菜」,而不是做出好产品,竞争也就变成了割韭菜竞赛。

当你看到马云,刘强东,周鸿祎等人发表支持996工作文化的言论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我的第一感觉是担心,担心年轻人看到这些言论,又要把明明错误的事情,当成是某种「中国特色」了

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在放缓。这对中国的996工作文化有何影响?这种放缓如何影响普通技术工人对996工作制或从事996工作的态度?**

在对未来的预期方面,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并且中国的商业环境非常复杂,难以预测。但悲观地讲,我认为 996 的现象还会长期存在,并且不是少数。尤其是年轻人,真的会把这种现象当做「不得不」。

你认为996趋势会改变吗?如果会,它会具体怎么改变?什么会导致这种变化?

乐观地来讲,如果 996 变少了,那一定是因为中小公司的崛起,有更多的创造力极强的小公司,他们更看重员工的脑子,他们的数量越多,对大公司盲目的加班才能产生影响。

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为大公司一定比小公司有竞争力,产品活得更长久,或更负责任。这不是事实。我们以云存储为例,四大巨头 Apple、Microsoft、Google、Amazon 都有自己的个人云存储产品,他们都是万亿美金级别的公司,但是用户还是青睐 Dropbox。我不是说在某些指标上,如用户数,而是口碑,和用户的依赖性,和他们的购买力。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能意识到这一点。


作为一个效率工具生产商,我们并不认同 996 的工作制度。八小时工作制是劳动者奋斗百年才得到的结果,很多大佬把 996 美化成奋斗的必然,但心智健全的人都知道,他们说的不是真的。个体的力量渺小,或许我们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的潮流,但我们还是想尽可能扑腾下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可能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他们消耗自己生命和健康,去换取对物质的追求。但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这样的,思维导图产品是我们热爱并认为正确的事,我们会用做一辈子的态度去打磨。

喜欢 XMind 的人都是爱思考的人,我们希望能真正帮大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我们也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如何提高上班时的工作效率,争取能在八小时工作外,过出精彩丰富的生活。

更多关于宝藏老板的高光时刻可戳:

【视频+演讲稿】TEDxFutian18年度大会 | XMind创始人孙方:创业要有做一辈子的态度

真佛系老板:从不让员工加班,却做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思维导图软件 | ONES.

XMind 是这样一个公司:

目前我们还在招人,如果你认同 XMind 的理念,可以加入我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