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怎麼寫

散文人人能寫,因爲作爲主體的我,是外化的。即便是含蓄的作品,文章的觀點、態度、感受、情緒,也是作者本人的外化。

散文也是和口語習慣最接近的一種體裁,我們也看到很多名篇也是娓娓道來,夾敘夾議,圍爐閒話,風趣幽默等等等等。

除了說理文,講究邏輯推理的嚴謹性。其他類型的散文,都是作者性情的流露,看起來是很自然的,符合人的天性。也因此,很多作者認爲,自己和名家的差距是在文筆。於是在詞彙、辭藻、修辭等方面着力,認爲就可以追上名家。

關於文筆的虛幻性,我也論述過,不多說。散文並非普遍感覺的那樣,似乎和藝術無關。散文恰恰是最難上臺階的,因爲它的臺階沒有過渡,不像小說,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過渡,比如曲折、畫卷的龐大,批判的力度等。

散文的美感高低,和作者的內功關聯度很大,外功更難發揮。一旦採取一點所謂技巧,散文的趣味就拉低了。散文要求尋常事,寫出不尋常的性情,反映超拔的人生態度,需要在文章一開始就敞開心靈,醞釀鋪墊的過程是很短的。我們也知道,很多好小說,是在敘述描寫的過程中,逐漸遞進的,而散文容不得拉拉雜雜地鋪陳。

散文的內在修養要求尤其高,這一點不容忽視。很多散文作者,不願意看書,只願意寫,人生體驗在書寫中杯揮霍了,無法凝聚成有價值的珍寶,而成爲消費品。更多的不願意讀大部頭的哲理類型的著作,心靈缺少錘鍊,認識得不到提高,始終說日常道理,抒發表層的喜怒哀樂,談論煙火人間,品味就不高。有一種不好的導向,認爲散文寫平常事,很親切,接地氣。這是誤解,平常事並非拉家常,散文是要提煉作者的人生感悟,進而帶動讀者做心靈的旅行,探查幽深的風景,體驗人性深沉的情感,而非如同酒桌上的感慨和認同。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