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近看電影的一些想法

1、爲什麼《肖申克的救贖》會霸佔各大排

行榜的第一名?

(原因)不是什麼人性的光輝之類的、也不是電影手法的突破之類的原因,我個人認爲這些都不是關鍵,它確實各方面都十分出色,但是也沒有好的無爭議的第一名程度,那它到底還在那兒呢?

原因就是他講了一個足夠好的故事,這是核心問題,最能打動觀衆的永遠是故事,那它如何成爲最好的故事了呢?

關於這點有很多因素,比如一個很關鍵的店,它增加了一個親歷講訴者角色,也就是摩根·弗里曼演的Red,相信看過的朋友都知道,他並沒有怎樣推動劇情的發展,但是

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導演就是讓我們聽着他的講訴,一點一點的慢慢去發現安迪的與衆不同,讓我們與他一起矇在鼓裏,讓我們一起與他去去體會那最後偉大壯舉的激動之情。

Red爲什麼那麼激動?

因爲他不知道安迪那麼厲害。

那我們爲什麼那麼激動?

因爲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情感是可以傳染的。

我們可以想一下,爲什麼我們小時候坐在高高的谷堆上,聽媽媽講她過去的事情。

對吧?

2、想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悲劇之王“查理·卓別林,記住不是喜劇之王,而且還有一個人與他一樣那就是星爺。

相信沒有人知道卓別林的大名,他似乎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幾個人物之一了,但是卓別林到底偉大在哪裏呢?

我想卓別林最偉大的地方是它發現了喜劇的本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用他自己話就是: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

這句話我相信也深深影響了後世的喜劇創作者們,包括我們熟悉的星爺。

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是說把喜劇笑料放在一個悲劇的故事當中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那樣簡單。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其實是闡述了所有笑點背後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事實,他告訴我們喜劇讓人發笑的原理是什麼,可能聽起來非常殘酷。

他說的是喜劇就是把我們的快樂建立在一個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卓別林不僅僅是電影大師,他洞悉的是人性,星爺也是。

他們知道人什麼時候會笑、什麼時候會哭。

那我們什麼時候會笑?是看被人出醜的時候、是看別人犯傻的時候、是看一個人狼狽不堪的時候。

那我們什麼時候會哭?是看一個人已經失敗透頂的時候,還笑着給你開玩笑說,看我好像一條狗的時候。

卓別林或者星爺的每一部電影是不是這樣的?我們看到的最搞笑的橋段,不正是那個人最悲慘的時刻嗎?

所以無論是卓別林還是周星馳,他們一生從未拍過”喜劇“,他們演的都是悲劇的最高形式,所以他們是”悲劇之王“

3、爲什麼好萊塢大片看起來都很像?其實是因爲他們的劇本結構,好萊塢主要採用的是三幕式結構。

我畫了一張圖,如下:


4、電影的空間

不管是電影電視還是抖音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個”框“,這本質是一個二維平面,可這個二維平面展現的內容,卻是我們熟悉的三維世界。

其實電影裏一直有一個被經常忽略的第三維度縱深(一般我們只在意高度和寬度),當有了對縱深的維度,我們就實現了在二維畫框裏塑造了一個三維空間。

這個空間就是電影空間。

這個空間存在於每個鏡頭之中,所以我們看的、拍的從來不是一個畫面而是一個空間。影視創作力大多數的手法都與對這個空間的塑造和利用有直接的關係,比如長鏡頭,它就是爲了建立一個可信的空間,而蒙太奇就是對空間結構的分解和重構造成我們的錯覺。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