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領了33個紅包,卻只有370塊錢……


十五元宵,歡鬧喜慶的新年也逐漸到了尾聲。趁着年味的餘香,我開始細數自己新年的業績——紅包。

按照故鄉的習俗,不論年紀大小,只要未成婚,就都可以領紅包。在漫漫醫路上折騰的我,註定是領紅包領到三十歲的人。

也不知這麼優秀的我,將來會便宜了誰。

這些年家中小孩數量暴增,新年熱鬧空前。在一羣領紅包的隊伍中,我這個叔輩的小孩看起來也沒有半點違和感,反而還能引領風騷。

由於在族中排行較小,領到紅包的數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年兄長陸續成家,紅包收入更是呈線性增長。隨着紅包逐一亮相完畢,今年的業績也有了初步的結果——33個紅包。你無法想象面對一大堆紅包時內心情緒的激動與驕傲!當然,你也肯定不會想到,裏面總共只有370塊錢。相信這樣的數據會讓很多人意外。確實,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比起往年2字頭的數字,今年的業績絕對是突破性的,這是一個讓人激動的事情。

作爲土生土長的廣東少年,對於每個紅包的分量,其實心中早有掂量。而且廣東的紅包特色更是天下皆知。但是這種“特點”對新年的喜慶絕對是有增無減。畢竟不是哪裏都可以見到見者有份、一大羣小孩排隊討紅包的歡喜景象。

與一些地方相比,“廣式紅包”的質量比就像一股清流,清到可以用來淨化心靈。紅包作爲新年的傳統習俗,而非發家致富的手段。大也好,不大也罷。祝福、喜慶纔是紅包的內在覈心,且不該用“內涵”的多少來衡量。紅包大小與喜慶程度之間的關係,不會是正相關。紅包再小也是一份祝福,紅包再大也只是一個紅包。

過分重視紅包的大小,是傳統文化繼承路上的一種出軌。

也許有人奇怪爲什麼紅包會這麼多。三十又三這樣的數字最起碼能證明兩點,一是過年間跑親戚比較勤快;二是族中計劃生育效果不太理想。當然前者纔是重點。紅包作爲新年祝福的載體,是年味的絕對體現。親戚間的拜訪,不但能促進新年的喜慶氣氛,還能增進親人的感情。不少年輕人新年都不願跑動太多,自己宅在家中刷着朋友圈,然後感嘆現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這無異於看見老人摔倒在地,自己不過去扶,卻在感嘆當下的道德淪喪。最後以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得意姿態掠過老人的身旁。

現在的交通很發達,人開始離家越來越遠。

在這個故鄉成了遠方,遠方成了故鄉的時代。我們幾乎都成了故鄉的遊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傳統的新年習俗能夠增加我們對故鄉的歸屬感,清楚自己來自何處!

習俗的傳承需要新一代的積極參與。現代科技發展很快,但再快也不應該把傳統文化拋開。假想有一天,春節過年換成了微信視頻的方式。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好像有點跑題了……

好吧!我就隨便寫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