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歲,沒有25歲“該有的樣子”

些天,L跟我說了他過年時候的一段“相親大出逃”的經歷……

L是我大學同學也是同鄉,和我在省城的同一家醫院裏實習兩人關係很好。

回家當天,L以爲這個年又像往常一樣——喫肉、喝酒、放炮。

但萬萬沒想到,家人早已爲他安排了一場“門當戶對”的相親,一方有才,另一方有財。據說雙方家長還見了面,彼此都挺滿意。相親的對象是隔壁村張家的姑娘。小時候和L讀同一個小學,就在隔壁班。

張家可是本地赫赫有名的大戶人家。在商討這一門親事的時候,張老爺就說了,要是兩小孩能成,不管以後在老家還是在省城定居,都直接給二百萬買房子。

聽到這個消息,L開始坐立不安,沒想到自己也到了被安排相親的年紀,一時間有點接受不了。

原本相親日子定在初二,經過一晚上的思想鬥爭,L在初二的凌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早早坐上了回省城的車,藉故工作計劃有變。

聽完L的故事我笑了半天。

其實我很能理解他,同是25歲的我們,都沒有25歲該有的樣子。

通常情況下,25歲的人生儘管不需要飛黃騰達,但起碼也是大學已經畢業,工作小有所成。

像我和L這樣的人,不僅大學沒有畢業,還每天靠着醫院微薄的補貼度日,甚至都沒有事業可言。就算是面對相親這種事情,心裏也缺少足夠的勇氣。

而且只要一到談婚論嫁的年紀,家裏安排相親是最正常不過了,特別是在我們家那邊的農村地方。只不過是不曾想象他的第一段相親記會這樣狼狽滑稽。

這也讓我想起了過年時候親戚串門的經歷,各路親戚一見到我,便是一番車輪式盤問:

“25歲,在哪裏工作呀?”

“25歲,有對象了嗎?”

“25歲,現在一年工資多少呀?準備買房了嗎?”

而且除了親戚們的盤問,父母時不時也會嘮叨幾句:你看看隔壁那個誰,人家和你一樣大,現在小孩都快出生了…

……

有的時候,我還挺羨慕L,最起碼他還有那深夜出逃的果斷和勇氣。而我卻只能在各路親戚的盤問下苟活。

25歲的年紀,人生過了四分之一。世人對這個歲數的年輕人有很多看法,在他們的眼裏,有着一套不成文的標準去衡量着每一個25歲的人。

似乎只有那些18歲成人,22歲畢業,25歲事業小有所成,30歲之前成家,這種按標準成長或者超標準成長的人才會被稱爲人生贏家,親戚口中那個“鄰居家的孩子”。

而你努力工作、讀書、寫作、學習各種技能,你覺得你的生活很充實、很美好,但在你的親戚和各路“大人”們眼裏,你只不過是個該結婚又沒本事結婚的小子。

在他們看來,人生的每個不同階段,都有着許多“標準”的答案。如果我們選擇這些“標準”的答案,人生自然穩穩當當,但這樣“標準”的人生,也許並非我們內心的追求,而只是他們的期待而已。

L有一個堂姐,當年高考以後,沒有繼續上大學。並且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一人奔赴上海爲自己熱愛的美妝事業打拼。當時,她這種做法並不被旁人看好,甚至還有人冷嘲熱諷:“又是一個衝動的年輕人……”

幾年過後,L的堂姐成了美妝界的名流,她的團隊負責衆多一線明星的美妝工作。甚至,她還開設了自己的美妝學院,學生遍佈全國。當年嘲諷她的人,如今甚至都成了她的追隨者。

其實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階段該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節奏。

前不久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很火的視頻,裏面就有一段很精彩的演講: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節奏。有的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歲才畢業,但馬上找到工作了,有的人雖然沒有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也有的人16歲時就確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卻在26歲的時候改變了想法,你身邊或許有些朋友遙遙領先於你,有些朋友也許落後於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節奏,你有你的節奏。”

是的,人的一生很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只要在自己的人生節奏裏,儘管高光時刻來得晚些,那也依然值得驕傲。畢竟,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人生,本就不該被別人指手畫腳。

一個負責臨終關懷的醫生,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採訪了他負責的所有病人,死前最後悔的5件事情,排在第一名的就是:我多麼希望我有勇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這一生,我不想終其一生,只滿足了他人期待的樣子。

在我們身邊,也許三姑六婆們自己的生活也過得一地雞毛,實在沒什麼新鮮事,纔會對別人的生活如此上心。企圖從別人的生活裏尋求一絲安慰,來掩飾自己生活的不堪。

如果說人生是一份答卷,那最終的閱卷人一定是我們自己。而一份滿分的答卷,一定是你最終活成了你最想要的模樣。

與其糾結我們的人生是否符合世俗的標準,不如努力尋找我們想要的東西,掌握自己的節奏。人生幾十年很短,我們不該留下太多遺憾。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裏的一句臺詞說的那樣: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