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孩子沒有效果?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還得靠正確的獎勵方式

中國人時常會吝嗇表達自己的愛,無論是對父母、對伴侶,還是對孩子,習慣婉轉地、含蓄地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有時候明明想誇獎對方,可真正要表達的時候,卻又心口不一。對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以爲父母嚴厲,時刻指出孩子的不足,纔是正確的打開方式,殊不知孩子纔不會因爲父母的一兩句表揚就驕傲自滿。相反,父母的批評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有效果。

當你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痛苦的,這種痛苦在於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有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1次批評,需要父母對孩子的24次表揚才能補償孩子內心的失落感。而且,時常得不到表揚的孩子,會懷疑自己,產生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是不是自己天生不聰明等一系列疑問,漸漸地不自信,有自卑感。

或許你會說,我也知道要表揚孩子,可是我明明表揚了,卻並不覺得能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啊?

表揚只是激勵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手段之一,並且,有效的表揚纔會對孩子的行爲起到效果,無效的表揚不僅對孩子毫無意義,還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想要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你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機制,並從中找到適合孩子的獎勵方式,不斷地激勵孩子,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爲。那孩子的學習機制是怎樣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的行爲與滿足感取得聯繫,從而自發的、自願的強化自己的行爲,達到學習的目的。用直觀的例子來講,就是你的孩子自己去冰箱裏拿了一根冰激凌吃,吃得時候冰激凌的糖分爲孩子帶來了愉悅感。通過這個動作,孩子明白自己去拿想要吃的東西,是可以獲得快樂的,因而,也願意繼續重複此類的行爲,從而提升了自主的能力。

當父母瞭解了孩子這樣的學習機制後,可以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將孩子的行爲與獲得快樂的獎勵聯繫起來,激勵孩子的正確行爲,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那到底怎樣獎勵孩子纔是正確的呢,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呢?

1.有效獎勵纔是對孩子的正向激勵。

說起獎勵,你首先想到的是給孩子買一包零食呢?還是和他一起來一場遊戲呢?

大多數父母習慣用物質去獎勵孩子,畢竟物質的刺激特別誘人。我有個朋友曾經很驕傲地跟我說,她的孩子4歲就幫着大人一起洗碗。起初,我以爲她教子有方,後來才得知,每次孩子洗碗,她都會獎勵孩子5塊錢。我本就不看好她這樣的獎勵方式,果然,當孩子6歲的時候,她就開始跟我抱怨很難再讓孩子主動去做一些事情,一旦跟孩子提要求,孩子就習慣索取一定的金錢。

物質的獎勵並不是有效獎勵,或許它會在一時間,讓你覺得效果顯著,可是,每次當你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的時候,也在向孩子傳遞出這樣一種信息:行爲和金錢是可以掛鉤的,可以等價交換的。久而久之,如果沒有物質的刺激,孩子自然不願意做任何的事情。

我那個朋友的行爲看似對孩子獎勵了,激勵孩子形成了愛上勞動的好習慣,然而這樣的好習慣卻是短暫的,並不是發自孩子內心的。對孩子來說,獎勵並不僅僅只是物質,有的時候,你的一個擁抱,你陪孩子一起散步,都是孩子期望的獎勵。現在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總覺得爲孩子賺很多錢,是對孩子好,是孩子的喜愛和付出。物質似乎成爲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紐帶。

可是,真正能從孩子激勵孩子的,還是父母的認可。我曾經看到這麼一句話:“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獎賞莫過於來自周圍的關愛。”因此,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增加一些陪伴孩子的有效獎勵,讓親子游戲、親子閱讀、親子聚餐成爲激勵孩子的正向獎勵。

2.獎勵不是條件,是行爲的肯定。

父母獎勵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因此,獎勵就需要始終圍繞這個目的,讓孩子開心地、自願的重複那些積極向上的行爲習慣,而不是爲了獎勵而不得不做某一件事情。

同樣是獎勵孩子較好地收拾了玩具,你覺得下面兩個媽媽的獎勵,哪個纔是正確的呢?

A媽媽說:“你把玩具收拾得這麼好,那麼我們晚上一起讀幾個故事吧。”

B媽媽說:“如果你收拾玩具,那我就讀幾個故事獎勵你。”

雖然這兩個媽媽所表達的意思相差並不大,但是,在孩子眼裏,這兩個媽媽表達的可不是同樣的意思。我們再仔細看看這兩句話,我們會發現:A媽媽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感,孩子聽後會覺得媽媽肯定了自己的表現,而B媽媽則對孩子是否願意收拾玩具產生了懷疑,在孩子看來,媽媽是在跟自己談條件,如果不收拾玩具,就得不到媽媽的獎勵。

如果你想孩子有責任心、有滿足感的去踐行好的行爲習慣,那麼我建議你學習一下A媽媽的獎勵方式,不要跟孩子談條件,而是發自內心的肯定孩子的行爲,獎勵孩子的行爲。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和他的同事們做的重要研究表明:肯定孩子的能力而非孩子的努力會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同樣,他們的研究也證實,告訴孩子和能力相比,努力纔是成功的關鍵。

因此,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是單單說“你真棒!”“你真聰明!”這些毫無意義地話語,而應該表揚具體化,比如孩子參加足球賽,你發現他在比賽的時候努力搶球,比賽後,你可以表揚他的傳球技術不錯,讓孩子瞭解到你肯定了他在比賽中的努力。只有這樣的表揚,對孩子纔會奏效。

記住,當你希望孩子繼續保持這股積極向上的勁的時候,你一定要肯定孩子的行爲,爲孩子的努力表現點贊,讓獎勵(表揚)成爲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催化劑。

3.不要讓激勵成爲變相的責備。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有的時候,你對孩子的獎勵會隱藏着一些陷進,這些陷進會讓你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孩子完成一次正向行爲後,你又立馬希望他做得更好,提出更高的要求,結果打擊了孩子的信心。

比如,有一天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摺疊整齊,你很高興,也願意表揚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但是,你卻多嘴說了一句:“你確實收拾的不錯,不過我是叫了你2次之後你才做的。”這個時候,孩子會認爲自摺疊了衣服還要被說,覺得自己還不如不折疊衣服。又或者,你說:“你今天表現不錯,摺疊了衣服,不像以前那麼懶了。”不要以爲你這是在表揚孩子,實際上,孩子聽到的是你對他的責備。

因此,你在獎勵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語言,不要多嘴,讓激勵的話語成爲孩子耳朵中的責備,反而失去了激勵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你對孩子獎勵的時候,不要急於在獎勵後立馬對孩子未來的行爲提出要求,比如說,“你今天這件事做的很好,希望你從現在開始一直這樣做。”這樣的要求,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滿,不僅打擊了孩子原有的良好表現,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疏離感。

我們要始終相信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對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要重視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忽略了孩子過程中的用心。我們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孩子的變化上,放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上。獎勵只是強化孩子行爲的一種方式,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用心陪伴、真誠的情感纔是最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