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之愛

眼下在KL一家咖啡書店,moontree月樹。

據網上介紹這是一家feminist女權主義書店,賣相關的書籍,以及一些雜貨,供應真正的咖啡(按照我的定義,連鎖品牌店的咖啡都不是真咖啡,便利店就更不用說)。我對任何“主義”都不懷好感,但是對於書店是熱愛至極,尤其是有趣的獨立書店。

老闆不喜歡被叫老闆娘

可見網上Feminism的標籤從何而來

點了咖啡和甜點。終於吃上巧克力蛋糕了。想當初剛到美國,我從一個不吃甜點變成一個日日要咖啡配甜點的人,美國人的聚會參加多了,甜點自不會少,有時一晚能嘗五種甜點呢。嚴重的時候,我的早餐都是咖啡+巧克力蛋糕。最近不吃人工添加糖分的食品或飲料,米飯是藜麥,喝的是自己榨的甜菜根汁,健康到不行。都說物極必反,於是隔一段時間我會渴望一頓炸雞來平衡一下。總之,今天吃到巧克力蛋糕我很享受。

昨晚讀到慶山(安妮寶貝)的兩篇文章,發現好的文字無論何時都有讀者和市場,不禁感到自己在寫字方面的短板,童年不讀書是我永遠的缺失。我是大學畢業後纔開始猛看書的,而讀書時代幾乎沒有讀完過整本的書,僅是教科書就夠頭痛的了,但愛逛書店。

我記得父母是支持我買書的,至今家裏的書架上還有我小學時買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圍城》、《簡愛》等書。我那時哪裏讀得懂的這些呢,沒有閱歷讀再深刻的書也是枉然,因爲沒有理解、共鳴,於是翻了幾頁就放下了。小城市的那一排獨立書店,大概早就倒閉了,即便沒有,我大概不會有興趣再進去,因爲那裏沒有考量過的空間感、香甜的氣味、鋼琴曲或是爵士樂。

我是何時開始愛上書店以及讀書成爲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呢?

大學某年,我在海淀圖書城買了彼時還是安妮寶貝的《素年錦時》,其實並不喜愛安妮寶貝,被素雅的封面、紙質、字體的裝幀吸引。那是一次約會,但忘了怎麼跑到書店的,我因爲這本書和海淀圖書城而記得有這麼一個男生,其他的一概忘了,可見書和書店在我記憶裏的分量。

Present Moments

明尼阿波利斯一家嬉皮味的草藥店及書店

Soul Connections

雪士達一家靈性商店,很多書和水晶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熱愛,而這熱愛是隱藏在骨子裏的,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它會不斷出現在你的生活中。比如翻看照片,我才知道,在還不認識水晶時我便對水晶們很感興趣並拍了不少照片。所以,不要再說你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了,去發現。

苦於自己沒有興趣愛好和天賦的,可參看:

活出你的天賦使命,只需這三步

你還在焦慮沒興趣,沒愛好,沒方向嗎?

Sisley

在還不認識水晶前就購入並十分喜愛

你看到水晶寶貝們了嗎?

第一次去Saratoga Springs是一次約會,在這個紐約上州最富情調的小鎮的街上逛着,對方小心討好地告訴我想逛哪家店就進去。那時的我對於提出請求還很不好意思。然而一看到書店,就忘了所有的羞澀和性格里的兩難,不由分說地衝了進去。之後常常去Saratoga,也總不由自主走進那家書店。

其實去書店倒不完全是爲了買書和看書,而是喜歡書店的氛圍,安靜的,緩慢的,舒心的,還充滿着五顏六色的小可愛。書店的味道常常是好聞的,一家給我驚喜的書店還會播放有品味的音樂,但品味再差的書店播放的音樂也不至於讓我難受。說實在的,大理古城的音樂真讓我難受。

一個令人舒心的空間裏,空間感、視覺感、氣味、視覺、聽覺都構成當下的氛圍,不可或缺。敏感和挑剔如我,往往在書店纔有“安放”的感覺。

後來無論去哪裏,旅行也好,去mall逛街也罷,只要碰到書店就不由自主地進去。所以在美國去過的最多的書店是Barns and Noble, 雖是美國比比皆是的連鎖書店,但不會像新華書店那樣的沉悶。讀書時,我常去Colonie Center那個Barns and Noble裏的星巴克學習、看書。

相比與童年時期,國內的書店也有很大的變化,記憶若還停留在新華書店的氛圍也說不過去。回國後,書店成爲我很大的寄託。回國不久,同父母小住一陣後,搬到武漢大姨閒置的房子,一站地鐵或走路十分鐘就到了物外書店,那時我常常去。在書店,喝咖啡、讀書、寫字,拯救了當時難以適應的時光。想吃西餐了,書店裏也有家不賴的餐廳,有着安靜的氛圍、空間感,新鮮的食材及用心的製作,這幾樣於我最重要。所以,即便在那裏吃到的墨西哥菜是改良過的,牛油果常常還是生的,我也願意花錢。

後來短暫地在武漢教託福,常常在武廣上課,錢和時間都花在武廣的兩家書店了。記得那段時期,我買了臺灣作家鍾芳玲的書店三步曲,25*18mm的銅版紙印殼裝幀,大概是我買過單價最貴的中文書。沒辦法,一個極愛書店的人,沒有辦法錯過這樣的書。還好有書店,生活中感到難以爲繼的時刻少了很多。


現在更自由了,可以滿世界走走、看看。我也明晰了自己對於書店的格外喜愛。不然今天不會特意打車來這家書店。

咖啡甜品完畢,開始翻看店裏的書,原來這裏並不僅是feminist書店,除了女權方面的書,同性類書籍的方方面面也佔了小小書店的半壁江山,令我十分開眼界,大多是臺灣進口,有同性類小說、科普,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還有教導家裏有彩虹小孩的書籍。此外,關於性方面的書無論是裝幀還是書名都很棒,既沒有科普的沉悶,更沒有色情的意味,相反,有人文的關懷和文藝的味道。

轉完一圈,不禁對主人肅然起敬,我感到主人選書的良苦用心以及她的善良,每一本書我都想翻一翻,只是豎版的繁體印刷讓我少了些仔細閱讀的耐心。


書店也賣一些小雜貨,的確書的利潤實在低的可憐,很多獨立書店都會賣雜貨來維生。開書店不易,如果大家在書店看到感興趣的書,若不是十分拮据,就當場買下吧。書店還賣有機棉布的衛生棉,順便一提,我個人使用有機棉布的衛生棉已經快兩年了,十分推薦。

又想起在美國的最後一年,踏足了很多明尼阿波尼斯的獨立書店,任是當地人的妮可也震驚我挖掘了這麼多的好地方。那一年十分知足和自在,因爲我拿那一年的時光當作實驗,沒什麼焦慮,只是一個勁兒的嘗試發掘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我記得一家以北美印第安人爲主題的書店,以及downtown的一家很棒的二手書店。


找到很棒的獨立書店,當然要消費以表支持。自由旅居的這近兩年來,我發現除了旅行的必備開銷如機票和住宿,自己的閒錢都花在書店、咖啡和水晶上,並深深感到值得。

想到暑假即將去日本,可以沉浸在書店、咖啡店以及文具店——多麼美好!

“Thank God! ”,今天我在筆記本上寫到。因爲我今天終於感到美好了。這種美好感,是一種油然而生,自然滿溢的感覺。前兩天持續以真實感的書寫並發表,是我正視並分享自己幽深的“黑暗面”的嘗試。我當然知道,人們不愛讀這類幽暗面的血淋淋及真實,而更喜歡粉飾過的美麗及美好。只是,我需爲自己而寫,爲真實而寫。雖然這類文字點擊量史上最低,然而度過那樣的時期,我內在的美好感受又如實歸來了。

正視黑暗面,是我的作法。所以個案諮詢時,我總是鼓勵大家真實地釋放和表達內在黑暗面的情緒及情感,否則表層的美好必定是嬌柔造作、扭捏、或者僵硬的。

當我們能把內在的黑暗面去如實看到、允許流動(展不展示出來看個人),美好的那部分感情最終纔會溢出。可是相反的,大家太習以爲常的方式是,對於黑暗部分的隱藏、掩埋、遮蓋,且努力刻意讓自己表現出愛和感恩的樣子。

到底行不行的通呢?我們心裏最清楚了。

咖啡配書之餘,也可以酒配書

Sisley自由書寫Vol 1.| 潛入核心處,與炸藥包的一次正面交鋒

Sisley自由書寫Vol 2.| 宇宙大風車和真空地帶

注:

自由書寫是我不可或缺的寄託。在我感到人生艱難時,會自由書寫。在我人生的重大轉折處,也總是自由書寫相伴。於是帶領自由書寫班,分享這種自助(self help)工具。在一切還不清晰的時候,我要更多的自由書寫,一則分享真實的歷程,二則鼓勵你也加入書寫的行列。

毋庸置疑,書寫會帶來自由解脫的幸福感。且,人人皆可寫。

9月1日和Sisley開始心靈書寫人生吧!

(詳情點擊鏈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