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②|從鄙俗之人變成聖賢,曾國藩堅持做了一件什麼事?

上一章說到,經過艱難的七次考試之後,曾國藩終於考中秀才。接下來又相繼中了舉人、進士,在朝考中,他更是一舉獲得道光皇帝的垂青,獲得一等第二名,成爲翰林院庶吉士。

到了天子腳下,曾國藩才發現自己不僅土裏土氣、見識狹窄,還有許多性格缺陷,比如浮躁、傲慢、虛僞、好色。他開始讀四書五經之外的書,並在三十歲的時候立下了學做“聖人”的志向。這麼高遠的志向,如何去實現呢?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寫日記”。

曾國藩的早期日記,和我們大部分人的日記一樣,記得並不得法,存在很多問題。一是不能堅持,二是記流水賬太簡單,三是日記中給自己提的要求做不到。

在唐鑑和倭仁的建議下,曾國藩漸漸明白,日記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他效仿倭仁開始用恭楷寫反思日記。在日記中,把一天中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都細細地過一遍,然後反省哪件事做得不對,哪句話說得不對。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性格、脾氣進行深刻反省。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秉着改過從自己做起、改過要從速的原則,一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馬上就去改正。

爲了逼自己更好地堅持,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把日記送給朋友們去看,讓大家一起來監督。

通過日復一日地寫日記,曾國藩用三十天的時間戒了煙,又用三十年的時間,戒掉了其他更難戒的毛病。

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磨鍊中,曾國藩的氣質性格漸漸發生着變化。他做事越來越有恆心有毅力,待人接物越來越寬厚、周到、真誠,朋友一天比一天多。他的品質越來越純粹,站得越來越高,看得越來越遠。真的成爲了聖人。

透過曾國藩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立志對一個人的成長髮展有決定性的意義。一個資質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實心實意地進行自我完善,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爲超人。

後記:

這一部分,我最佩服曾國藩的韌性。有恆是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質,立志後,他便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着,當他六十多歲功成名就的時候,仍和三十歲剛立志時一樣,在日記中自省自責。

這恰恰是我缺乏的。除了不斷改變自己的志向,我還有做事虎頭蛇尾的毛病。如果能像曾國藩一樣慎終如始,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最後用倭仁的話總結:既知此學,便須努力向前,完養精神,將一切閒思維、閒應酬、閒言語掃除淨盡,專心一意,鑽進裏面,安身立命,務要另換一個人出來,方是功夫進步。(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