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是什麼?

本週見了10個項目,其中四個是文玩,尤其和一位開店達人聊了幾個小時,受益匪淺,解決了我好多之前懸而未決的疑問,這幾周的項目中也有好多質量不錯的。

今天就簡單聊聊那些關於需求分析的事兒,最近真是碰到太多這樣的朋友了,咱們還是先從故事開始吧

朋友A是個挺成功的商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通過代理某款洗腳盆賺了幾千萬財產了,有一天A約我聚聚,小茶館裏一坐……

A:兄弟,今兒也沒別的事兒,一呢是聚聚,另外呀哥有個項目,你給參謀參謀

我:哥您客氣,您說

A:哥這幾年不是賣洗腳盆賺了點兒錢麼,我發現啊,我的產品基本上都賣給了老頭老太太,80%都是他們用的,我那個產品也300多塊呢,不算便宜,說明現在老人們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很在意的,保健需求很旺盛啊……所以,哥想開個連鎖理療保健院,裏面可以提供各種藥浴、腳盆、頻譜儀等等,專門針對老人,爲他們的健康特點提供針對性的理療方案……

我:哥,聽着和SPA差不多啊,老人SPA,哈哈,聽起來要比買個腳盆貴呢

A:那當然,我有增值服務啊

我:買個腳盆我理解哈,好多老人都有泡腳的習慣,電熱腳盆還能把水恆溫,能多泡會兒,舒服,也確實也有點保健的作用,可是我在家泡就好了啊,去你那SPA泡能有什麼好處呢?

A:我這兒有藥啊,藏紅花,比如,泡這個有益睡眠,還有好多其他藥,我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定製藥材,好處多了,老人不就是爲了保健麼?我給他們提供更好的保健方案,絕對比在家泡強……

我:藏紅花自己可以買啊,你又不便宜,真要改善睡眠,但不知道用什麼藥可以讓子女上網查啊,再不濟,什麼都不會,就去你那兒了,泡了一次挺好,回家買着泡不就完了

A:我這兒還有別的服務啊,我這兒是“大保健”,哈哈,保健什麼都行,你在家沒這麼多項目啊

我:可是,我爲什麼需要那麼多服務項目呢?

A:……因爲保健是剛需啊,尤其對於老年人,不是麼?保健,真剛需……

是不是有點怪怪的,但是想想是不是自己或者身邊有人也有過類似的論述,反正我最近是見了好幾個,再說個簡單點的故事吧

李雷餓了,想吃東西,韓梅梅下廚做了一碗陽春麪,李雷很快吃完,韓梅梅挺滿足,於是,就給李雷吃了一年的陽春麪……

韓梅梅真心覺得陽春麪是李雷的剛需……那到底是"面"是剛需還是"吃"是剛需呢?對於餓了的李雷,當然“吃”是剛需嘛!

老人獲得健康是剛需還是理療中心是剛需呢?也當然健康是剛需。那理療中心是啥嘞?是工具!需求和工具的關係和區隔到底是啥嘞?

先說什麼是“剛需”?剛需簡單來說就是某一類人的必要需求嘛。這裏就有兩個關鍵詞:某類人和必要,也就是獨特性和必要性。就比如李雷餓了,那他就得吃,餓了的人(獨特性)就得吃(必要性),這就是剛需。老年人,尤其身體不好的老人(獨特性),經常受到一些病痛困擾,生活質量下降,於是需要某些手段,來緩解病痛,更加健康,改善生活質量(必要性),這也是剛需。

有了需求就需要被滿足,於是就有了滿足需求的工具。比如“飯”就是滿足飢餓感的工具,“理療保健”就是改善健康狀況的工具,這些大類型工具還不具實操意義,但是能給我們的業務指引個大方向,我們把它們定義爲“剛需工具”

與之對應的就是“實操工具”,它是“剛需工具”中的一種,比如李雷吃的陽春麪和朋友A的保健中心就是“實操工具”。但問題往往出現在“剛需工具”中包含N種“實操工具”,哪一種是對這類人羣具有普適性效果的,那可不一定。

通常,投資人所講的“剛需”是個模糊概念,核心包涵剛需和剛需工具。而“實操工具”我們一般叫它“切入點”,也就是你要做的事兒和角度。然而,創業者特別容易混淆的地方就是把“剛需”=剛需+剛需工具+實操工具,最終把剛需和實操工具建立強關聯,潛意識認爲它們就是一個概念,從而不再想辦法來優化實操工具,這都剛需了還優化什麼呢?就像韓梅梅給李雷吃了一年的面,朋友A非要讓老人辦年卡做SPA一樣,都是剛需,都是真理,優化不得。

上週有個小夥和我探討,說:你們這些投資人吧就喜歡搞概念,我們做項目就看有沒有需求,有需求就做麼,管他剛不剛嘞?我覺得,做生意,這個邏輯可能問題不大,但要找機構融資,投資人一般都還挺糾結於“剛需”這個概念的。爲什麼嘞?因爲我們會擔心下面這幾種情況發生。

第一,找不準剛需就找不準切入點,李雷餓了,韓梅梅給他一杜蕾斯,這基本上就不挨着

第二,創業者如果把錯誤的實操工具當剛需,極有可能把項目帶溝裏,還翻不了身。李雷餓了,韓梅梅給了他一把山楂……山楂不是吃的麼?剛需……^_^

第三,就算實操工具確實滿足了部分需求,它也不能等同於剛需,李雷吃了碗麪解了餓,但下一頓要是海蔘撈飯,估計他就再也不碰陽春麪了,我要是投了一家只做陽春麪的,不就傻了麼

所以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把實操工具當剛需,這倆概念一定要分開,當創業者聽到投資人說:你這需求不夠剛啊!多半是因爲你把不恰當的實操工具當剛性需求講了。此時要不然就換實操工具,也就是切入點,要不然就想辦法證明該實操工具其實是恰當的,可以最優化解決剛需的。但不管怎樣,都不要再誤以爲實操工具等於剛需,這樣的想法不管對項目本身還是說服投資人都是一點點幫助都沒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