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

都說,往前追溯三代,我們中絕大多數人,都來自於某個小城,甚至小城下屬的鄉村。無論是北方、中原、江南,或溫暖溼潤的閩粵,這應該更多的是籍貫意義上的概念吧。

我印象中的小城大多有不寬敞的巷子,門牌號幾乎沒有,要確定一個方位大多以對周邊景物的描述爲準。商業也不豐富,簡陋的小店倒是能夠滿足饞嘴小孩的基本需求。而且現在看來,所謂富裕的,不富裕的人家其實差別也不大。

小城的人際關係簡單,大多鄉里鄉親,一到春節互相拜年是沒個停的。在小城一圈逛下來,總能打上無數個招呼,或者索性站在街邊,聊到天黑。不好的地方是誰家有個什麼事,很快就會滿城風雨。光耀門楣的事那是很有面子,被認爲不太光彩的事那是要逼人遠走他鄉的。

記得那時回老家,要坐火車,轉汽車,再坐搖櫓船,咿咿呀呀到碼頭,上岸後經常會有一個賣老豆腐的攤子,先吃上一串,抹上甜甜辣辣的醬料,一洗旅途的風塵。

中國有無數的小城,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基本實現城鎮化。道路乾淨整潔,店鋪熱鬧,年輕人穿着打扮新潮,雖然還有《圍城》裏描述的小城市落伍的時髦,但人們的日子倒也活色生香,自得其樂。只是現在小城裏的商業太同質化,每個小城的樣貌高度雷同,讓人恍惚,誤把他鄉作故鄉。

小城故里,此去經年,時過境遷,再見應是在夢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