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原则教你,别赢了高考,却输了职业生涯

转眼高考过去已经小半月有余

随着成绩陆续出炉

志愿填报成为了家长及考生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一篇知乎话题帖也被迅速顶上热门——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后悔是一种什么体验?”

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描述的十分形象

更有甚者,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校

勉强读完四年本科后

最后由于对所学专业及相关工作没有动力

选错院校毁4年,选错专业毁一生。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错了方向,南辕北辙,时间成本高。

高考结束,硝烟散尽,但第二场“高考”已经悄然上演。

一位高三考生的家长在电话里跟我说,他的高考结束了,我的“高考”上演了。

高考选择专业是职业生涯的开端,我见过很多进入了高等学府的学生,在大一大二丧失了学习动机,勇敢点的重新选择了专业从头再来。

试错的代价,显然是沉重的,而为高考志愿填报后悔的年轻人,还远不止于这几千个回答和点赞

最近一份调研报告就显示,已毕业的90后一半以上都为自己当初的志愿填报后悔

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志愿填报和高考一样,都只有一次。

要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并且在不浪费高考分数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呢?这是家长和学生们都关注的问题。

这些年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

老师,你看我的孩子适合什么专业和职业?

老师,你看哪个热门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更好呢?

老师,如果将来要读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要怎么选择专业更好呢?

老师,我的分数刚刚好在重本线左右,要怎么填报志愿更有胜算呢?

老师,我只能上普通本科了,要怎么着手志愿填报呢?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是等着出分数之后,才匆匆忙忙地按照分数来选择院校和专业,导致了很多学子就读了不适合的专业。

在百度上搜索北大清华退学关键字,就有620万条相关结果。很多学生就是因为盲目冲名校,上了不喜欢的专业。清华北大这些顶尖的学子都不能忍受不擅长专业的折磨,那么你呢?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就读了不擅长的专业,要从国内的本科转去国外留学;

专科和本科的专业、本科至研究生的专业都不同;

或者大学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白白浪费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积累;

甚至因为在大学就读不适合的专业然后退学复读的案例……

然而,数以万计的家长和学生们每年还在重复着前人犯过的错误,踩着前人踩过的志愿填报的“坑”:

不了解自己,动手能力、思维性不够强,却选择机械工程、材料等工科类专业……

不了解专业,看到名称想当然,入学了,才发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不是计算机,而是数学类专业……

不了解学校,一味想要冲击名气大的,好听的学校,结果被院校名字所“欺骗”……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只是预热赛,志愿填报才是决赛。

高考分数只能决定考生能迈进哪些大学的门槛,志愿填报却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道路。

考生往往花费了3年的时间准备高考,却只花3天的时间来填报志愿,对专业的课程方向、就业前景一概不知,最终只能“糊里糊涂”地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

所以,你如何规划自己职业生涯,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题,只是早晚的问题。

很多同学找到我,向我倾诉:我不了解我的未来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选什么专业合适,我也没有想过我的生涯道路该怎么走……那我们好需要了解,要打好选专业战役的目标是什么?

你呢?

学习的时候有没有憧憬过自己的未来?

再说的俗气一点,“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这句话的流行是有它的理由的,只有心存梦想的人,才有勇气和毅力历尽万难走上那个舞台。

诚然,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绝大多数的人儿时的梦想和如今的现实早已是风马牛不相及,职业生涯是人与环境下产物,人在变、环境在变,心中的梦想自然也会变。

高考志愿选择辅助

关键5步

你需要重点关注的选择专业技巧,去帮助你选出心仪的专业方向以及明晰生涯方向。

01

优势

我们要明确,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我具有哪些优势?

我的一个咨询项目中项目2就是“技能优势盘点”,很多的来访者找到我,其中有高中生、刚毕业的大学生、职场中几年工作经历的人也会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自我能力评估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能力。

教大家的小方法:大家可以在纸上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如果你能迅速写出若干个,那么你对自己认识是比较清楚的。

如果你觉得难以下笔,不知道自己拥有着什么样的能力和兴趣,也不用发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自己是属于第一种具备能力和特长但没有被自己完全意识到,还是第二种自己目前没有什么特长和兴趣?

如图,这是我的咨询来访者填的兴趣盘点表的形式: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自己具备能力和特长但没有被自己完全意识到,你需要做的是继续深度思考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确实是一个长期浩大的工程,但是……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自己目前没有什么特长和兴趣,你需要做的是培养自己能力和兴趣。这里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排除那些自己最不擅长和最不喜欢的。

比如9大科目,物理或历史好像永远都跟你过不去,那你可以排除它俩,剩下的就可以选择作为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方向。

02

性格分析

如何真正认知自我?

真正的自我认知不仅需要了解我们自己,还需要知道我们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子。一般而言,自我认知主要是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

我们常说的“自我感觉良好”

是怎么回事?

先来看两组对比图

穿上新衣时

△你眼中的自己

△别人眼中的你

吃晚饭时

△你眼中的自己

当然除了对自己有自信的一群人外,也有很多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具体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做什么能比别人做的更好。

而性格、职业测试对自己进行完整的性格、职业分析,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弱势,以及职业倾向、综合能力。

经典的性格测试有MBTI性格测试九型人格测试、盖洛普优势测试、职业锚等。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的工具去了解你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

选专业之前首先要全面评估与认知自己的个人特质,起码包括格特征、兴趣偏向、能力结构、和价值观四大方面。

可以说,自我探索是一项系列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一些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的测量工具: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个体的MBTI类型中,不仅仅表露出我们的性格偏好,还可以揭示我们隐含兴趣和先天优势。

它可以让你通过感觉模式、直觉模式、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四个角度来解析自己的性格优势。

这是对你既往行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总结,并与各种职业需要的心理特征相匹配,最终给出建议。

通过测试结果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给于学生务实的建议,比如:

1.典型情感F型人尤其是NF型、FP型,谨慎填报管理类、法律类、军事类专业。——俗话说“慈不掌兵”。

2.典型直觉N型人,尤其是NP型,谨慎填报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类专业——此乃“义不理财”。

3.典型直觉N型人尤其是NF型,慎重学医,尤其是临床医学、牙医,可以考虑学中医、精神科。

4.典型感觉S型人尤其是SP型,谨慎填报纯文科类(文学、历史、哲学等)、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研究型专业,建议填报工科类、商科类等应用型专业。

5.典型P型人在考生本人感兴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填报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动漫等艺术类专业。

6.典型内向I型人谨慎填报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等需要较强交际能力的专业。

7.典型思考T型人谨慎填报护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

下面附表,16种性格类型适合的专业方向简单的梳理:

03

人生历程分析

回忆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历程——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等,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获得过成功、哪些方面失败过,以及致使成功或失败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从成功的经历之中,你能发掘出自己的优势;从失败的经历当中,你能发现自己的软肋抑或是需要去提升的能力。

04

定专业意向

即考生是否对某些专业有明显的喜好。

若一时无法选出特别喜欢的专业,可以把特别不喜欢的专业排除在外,缩小专业选择范围。

另外,在生涯测评结果中,也会反映适合的职业,可以此倒推出对应的专业。

05

6大维度选定适合你的院校

选择院校时,除了“有实力”外,“适合”学生自己也很重要。

全国高校有2600余所,学生想要选定适合自己报考、“性价比高”的院校,还需要从以下6大维度出发。

1. 院校实力:

院校整体实力。除了以上8种基本判定方法外,由国家直接认证的各类代表实力的“标签”,如“985院校”、“211院校”、“双一流院校”等,也是院校整体实力的“加分项”。

2. 院校区域影响力:

院校在本区域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该校在本地区录取情况与其他地区录取情况的差异。

例如:有部分高校在在其他省份影响力很不错,是报考热门,但在本省录取分数偏低,说明本省考生对该校认知度有偏差。那么填报这个学校的性价比应该较高。

3. 录取波动分析:

分析院校近三年录取情况(包括录取位次和录取人数变化),了解院校2019年录取分数及位次变化趋势,重点可关注2019年招生计划有明显增加,或者近三年有过明显位次过高的情况。

4. 报考意愿:

选择目标地域。大学四年,除了学校本身,学校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风俗人情、环境气候等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大部分学生毕业初期也会在就读城市就业。

所以报考前需对地域进行排序,列出优先考虑地域。如有目标院校也可以列入优先选择范围。

5. 专业匹配度:

院校是否设有目标专业。选择专业需从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确定。确定目标专业后,选择院校时就要看这个学校是否有这个招生专业,并且了解专业的培养方向。

6. 成绩匹配度:

平行志愿条件下,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及高校往年的录取位次,采用“冲、稳、保”方式安排院校顺序,可避免出现“高分低录或掉档”,也能进入跟自己成绩匹配度高的院校。

最后要强调的是,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除了从人格测量工具中得出一些共性的结果以做参考,更要结合自身的各种情况,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才能更合理地选择出与自己匹配的发展领域,进而选择具体的专业。

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匹配的专业、发掘你的优势与天赋、明确未来的生涯发展方向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具体更详细到每个性格适合的专业选择,四个盘点表,我与你一起深入、细致的挖掘你的性格、优势与天赋、技能、你的意向专业等你困惑的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