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隨便叫人阿姨

1

從事房地銷售的小杜發了條朋友圈文字,我印象深刻。當時看到,不禁莞兒。

文字裏看得到情緒。

她很生氣,吐槽一個剛剛接待過的客戶。

那個女性客戶跟她年紀相仿。至少在小杜的心理上倆人年齡是相當的。

那人稱呼小杜“阿姨”。

小杜是個90後,看上去很“少性”。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怎麼就成了別人的阿姨了?

尤其是那個人,看上去比自己還像阿姨。

她有理由生氣,也有資格生氣。

覺得那個人好像是故意的。

“客戶都是對的”,小杜還是有職業素養的。內心雖然極度不適,大概全程也是陪着笑臉。只在事後,在朋友圈裏表達了恨不能喊對方一百聲阿姨才能解氣的厭惡情緒。

作爲一個老阿姨,我很能理解小杜。

2

前兩天偶然看到一個話題,“意識到童年結束的那一刻”。

我很喜歡的知識管理專家蕭秋水回憶起:

大一那年,我還是個天真的孩子,在離家千里之外的青島,努力地學習適應學校生活。此前作爲家裏的老二,一個只會唸書的書呆子,什麼都不會,一如我心心念唸的小名“寶寶”,覺得自己紮紮實實地,就是個寶寶。

天真的孩子出學校去玩,正走在路上的時候,突然間聽到一聲“阿姨”。

……

其中一個小學生問:阿姨,幾點了?

我下意識地告訴他們幾點了,然後自己呆站在那裏。

……我的童年,在那一刻,轟然崩塌。

她說,“大一那年告別童年的悲傷,我一直記得,記到現在。”

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童年結束的那一刻”的具體事件。

但對人生第一次被人稱爲“阿姨”,人物,地點,事件,經過,卻一樣記憶深刻。

十六歲那年,在濟南上學。我們的宿舍在一樓。是個夏天。因爲開着窗。是個黃昏,一羣小孩子在院子裏玩。

我們那個宿舍樓旁邊是教職工樓,當年教我們實習的韓老師就住在那個樓上。那些小孩子,應該是哪個老師的孩子,看上去六七歲,也可能是七八歲的樣子。

有個小孩,大概是踩着磚頭才扒着窗臺露出了一張臉,衝着我們屋裏叫了一聲:阿姨!

我離窗口最近,被嚇了一大跳,也被那聲“阿姨”嚇了一跳。

現在想來,是下意識地吼出一個字:滾!

那小孩一出溜就跳下去,跑開了。他肯定也被我嚇了一大跳吧。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覺得抱歉。那小孩,現在應該也是個中年人了。

我後來纔想起,甚至沒看清那是個男孩還是女孩。那個年齡段的小孩,童稚的聲音,似乎也辨不出性別。

我是對那小孩嚇了自己一跳而憤怒,還是對被忽然稱作阿姨生氣的成分更大呢?可能都有,更可能是後者。不然不會記到現在。

雖然我是家裏的老大,但十六歲還未成年呢,也沒給誰當過長輩。雖然不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但也真心覺得十八歲就很大了,二十歲就太老了,三十四十歲?哎呀徐娘半老……人生還有什麼值得?

忘了是哪個同學,好像是管同學,當那小孩跑開以後,說了一句:哎喲,你嚇着人家小孩。

很多年後,偶爾回想起來,很想給那個被我吼了一聲的小孩道個歉:

嚇着你了,對不起。

3

不過,我覺得當今父母教孩子時,不妨叮囑一聲:

千萬不要隨便叫人阿姨。

這稱呼貌似很有禮貌,但如果被稱呼者自己不認可,反而可能是一種羞辱,起到反任用。

我記得當年編寫公司賣場管理規範時,對稱呼客戶文明禮貌用語有明確的要求,爲拉近距離,方便溝通,可以用家族式的稱謂,比如流行的“大哥,大姐”,或者“老師”;千萬不要稱呼“小姐,同志”;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慎用“阿姨、大媽、大叔”……

真的,沒有人喜歡被人叫老,不論男女。

不然,會得罪客戶的。

我就在一家飯店等餐時親聞一個客戶質問服務員:你叫我阿姨?我有那麼老嗎?!

我覺得那個客戶,很可能就因爲那一句熱情的阿姨的稱呼,再也不來了。

去年冬天,我路過臨西二路的一家炒貨店,買了點糖炒栗子。

負責過稱收錢的不知是不是老闆,看上去很老成持重的男子,他,居然叫我——阿姨。

我內心真是極度不適。就是人家說的那種心情,“有一千匹草尼馬飛奔……”

媽蛋,我有那麼老嗎?人家都誇我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你是母狗眼嗎?

我拍了個照,也發了條朋友圈,說再也不來了。

真的,我再也不會去那家店買東西了。

我說過“再也不去了”的店,都會倒閉,這是真的。

4

1998年的夏天,應該就是6月底。

我聽了人生第一堂營銷課,是當年人壽保險公司的組訓師講的。他如今已經是某市保險公司的老總。

那堂課的大部分內容隨着時間的流逝,我也不記得了,也可能還存儲在記憶的某個角落。

但是,他所說的作爲營銷人員,應該學會讚美,懂得“見人短命,遇貨添財”的道理,我記到現在。

這八個字,曾在以前的文章裏寫過。有另一位從事保險行業的朋友看到了,留言說“見人短命”應爲“見人減歲”。

這個朋友年輕得多,可能她入職保險行業時,培訓課件已經把不太吉祥的“短命”改成了“減歲”。意思雖然一樣,但“減歲”顯然更溫和。

保險公司的人,做營銷的人,通常都很會聊天,很會說話,顯得情商很高。這利益於培訓和教育。

“見人減歲”的意思說直接點,跟本文主題搭調,就是:千萬不要隨便叫人家“阿姨”。你明明知道對方四五十歲,在人家讓你猜年齡的時候,也要故意減掉幾歲,往年輕裏說,準沒有錯。

我經常自嘲說自己是個“中年老阿姨”,這是,自嘲。真要有一個生理年齡三四十歲的陌生人叫我阿姨,心裏肯定是不舒服的。

“遇貨添財”,也有的人說成“遇貨添錢”。比如你看人家背個LV的包,千萬不要問“是不是真的?”這樣顯得很你LOW,很不會聊天,情商很低。同事背個新包,穿件新衣服,你誇好看準沒有錯。讓你猜猜價格,你明明知道,你以生活常識也判斷得出價格,也一定要往高裏猜,準沒有錯。

這不是耍心眼,這是會聊天的表現。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一種能力。

見到女人,不要隨便喊人家阿姨,會被討厭的,會失去生意的,會關門的。

前天路過蘭店,我買了點花蛤。

那老闆娘是個看上去三十五六歲的女人。

她叫我——阿姨,還叫了三遍。

我聽了極度不舒服,很想調頭就走。又覺得唐突。

覺得她還不如就默默收錢,什麼也不叫。

我以後再也不會去她店裏買東西了。

雖然我已經很老了,經常自稱是“老阿姨”,“中年老母親”,但真的接受不了一個年齡比我小不了幾歲的人這樣的“尊稱”。

5

女兒前兩天去應聘暑假兼職,昨天收到了入職通知。

我跟她交待工作期間的注意事項,包括這一條:

不管對同事還是對客人,都不要隨便叫人家“阿姨”。

像小姐、同志一樣,這稱呼並不代表禮貌。

不知如何稱呼時,問候“您好”,彬彬有禮的肢體語言到位,微笑到位,就已經很好了。

別人問“貴姓”,我通常都會回答“名貴,姓丁”。可是真的有很多年輕人,在被問到“您貴姓”時,直接說“我姓……趙錢或孫李”,我不希望她是沒禮貌的人。

職場上,社會上,姓氏和稱呼,歷來是很講究的事。如果實在拿捏不準怎麼稱呼別人,比如領導、上級、同事,作爲新人,可以直接問:請問一下,我怎麼稱呼您合適?

對方就會告訴你一個他(她)已經習慣的稱呼。這樣的稱呼,會令人際關係,比較舒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