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的,我不懂的

《你懂的,我不懂的》

        风流啊\什么是风流\我心中的情思像三春的绿柳\风流啊风流\什么是风流\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

        这是20世纪80年代诗人纪宇创作的《风流歌》,发表于人民日报,央广配乐朗诵,并作为交换节目与各省、市广播电台交流,当时可谓是举国传播,广泛流传。

这是贾樟柯电影《站台》的插曲,贾樟柯对在电影中插入各种的画外音是情有独钟的,当然这些画外音也很好的辅助了电影内容与情感。 至于到这首诗歌,情思如绿柳萌芽,爱情之心萌动,它是电影中描述的青年男女纯洁朴素的情爱状态。为什么就和思索扯上关系了呢?也许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是那么真诚地去思考爱的意义吧。为什么又思索成仲秋的石榴?是否经历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巨变,这一份本该成熟而美的爱就此陨落消散?而今我们赋予爱情非常复杂的意义,尽管我们仍然定义爱是纯洁的、美好的,但是我们却学会了不由自主地用现实生活去疑问它、质问它,甚至否定它。

        这是至今为止我唯一一出放着弹幕看完的电影,本想关了它,然而却发现弹幕里有我、有你、有他,而没有我们、你们、他们。七八九的人揉杂在一起,仿佛坐在摇晃的车厢里说些恍惚的话。

        王宏伟一点都不宏伟,发型与衣着甚至有点猥琐感。尽管有穿牛仔裤调迪斯科的场面,但却不能感受到他逐流的气息,反而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老熟味。我对他其中的几个画面印象极深,一是他与女主角在老地方分手对白,二是在山谷里燃烧篝火,三是女主角离婚后再与他生活时在家里的摊姿。

电影的插曲毫无疑问是《站台》,不论电影还是歌曲本身,“长长”与“等待”都是表白的核心。站台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建筑物,也是路上每一个你驻足的地方,只要你停下来,只要你有所“等待”。如同每一次的来临都是充满着希望,而每一次的停留都带着失望而去。假如时代是一趟又一趟的列车,那么《站台》的则是每一个充满期待,不断等待,然而没有最终上车甚至是不上车的人。

电影里充满了对比,但没有对立。对立是革命年代的事,而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对比才是人生最丰满的内容。

我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话:生活这玩意,一半属于回忆,一半属于继续。

而回忆属于渴望,继续属于希望。也许我们常常把渴望甚至是欲望当成了希望,所以我们有了青春。当“希望”这个概念悄然来临的时候,我们已一时挣扎一时喘,百无聊赖各样摊,心如灰烬千丝断。

电影里容纳的东西很多,但贯穿于其中的青春标识性的东西,还是爱情。一个决然离开的爱,一个默然回来的情。决定其来往的,可能是这样——爱是纯粹的,情是复杂的。当爱与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如正负相乘而负,便有了滚滚红尘的千回百转。

生活这玩意,别以为你懂。当你认为懂的时候,可能它已经变成了生命,这,可能才是你懂的。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已经不想跟着跑,不想站着面对,甚至不想坐着等,你只想就这样——毫无依据与依靠地——摊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