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女皇·四

慈安的思想和性格和慈禧完全不同。慈安喜靜,符合一般女子的溫柔嫺靜,而慈禧則是活潑的,不拘泥於世俗,類似於羋月那種的女人。慈安經常說她:“那是男人們的事,國家是興是衰我們都只有接受,你何必去拋頭露面。”“國家完了,我們就全都完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讀書太多了,這會害了你。”“姐姐讀書也很多,只不過您讀的是黃老哲學,我喜歡讀的是儒家罷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慈禧之所以被人這樣的謾罵,是因爲她沒聽慈安的話。可是聽了老人言,吃虧在將來:如果她不讀書,不去治理國家,放棄臺前,走到簾後,那麼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交給誰來處理?六歲的小皇帝嗎?如果那樣,很快大臣們就會有了各種心思。那時候國家要遭殃,愛新覺羅氏要遭殃,她們姐妹倆也會遭殃。所以,無論於公於私,還是出於自己的性格,她都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她還得頂着大不是,以一個女人的身份,走到臺前,去處理政務。不管別人說什麼。所以,無論聽與不聽,她的命運註定是個悲劇。這個悲劇與清朝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不是鴉片戰爭,中國還是那個天朝上國。現在卻被狠狠地挫了銳氣。道光咸豐一個比一個沒辦法。咸豐帝之所以整日沉迷酒色,弄垮了身體而英年早逝,主要還是因爲國家成了這樣的爛攤子,他太鬱悶了。如果咸豐沒有英年早逝,慈禧就不會只剩下一個年幼的兒子當皇帝,她也不需要拋頭露面地去處理朝政。她可以自己在後宮沒事看看閒書,沒準還會把自己讀過的書編成《女則》之類的,像唐太宗長孫皇后那樣, 受萬世景仰。

等到同治皇帝成年,慈禧毫不猶豫地把權交出去。有人可能會說,慈禧不願意把權力交還給皇帝,而且還會擺出證據:因爲同治帝想娶阿魯特氏做皇后,慈禧不讓娶。皇帝大婚就代表已經成年,可以親政了,而慈禧不願意讓皇帝娶妻,就是不想把權力還給同治。這種想法也迎合了一些愛情至上的年輕人,讓人更加覺得慈禧可惡。不願意皇帝親政,不願意皇帝娶妻,就是因爲慈禧想再多把持一陣權力。這種想法是主觀臆斷。它本身就是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把“慈禧貪戀權力”這個假設當作一個事實,就認爲她不讓皇帝娶阿魯特就是因爲不願意放棄權力。這種想法恰恰反映了我們中國人的扭曲思想:一個人一旦被認定是壞人,那麼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壞的,都是別有用心。其實,慈禧沒有貪戀權力。或者說,她貪戀權力與否,我們是沒有辦法知道的。就此把她阻止皇帝娶阿魯特氏當成貪戀權力、別有用心,這種想法是毫無根據的,也是不應該的。

關於同治大婚,我的猜測是這樣的:慈禧讓同治帝選皇后,但同治自己看中的阿魯特氏慈禧不同意(後來慈安也發覺她不對了,雖然是自己的親侄女)。這僅僅是一個家庭中的矛盾,任何一個母親都會爲兒子着想,她對於兒子娶什麼樣的女人應該是可以發表意見的。這和願不願意同治大婚,願不願意交出權力讓同治親政是沒有關係的,僅僅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每個家都會有。如果同治想娶的是別人,那麼我想慈禧她們是不會反對的。可偏偏老天爺作怪,同治就是非阿魯特不娶。關於阿魯特,我想她可能是一個才華出衆、野心勃勃,又善於僞裝的人。只是被慈禧和慈安發現了,堅決不讓她進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