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砸了,別破罐子破摔


考的好的,不要太驕傲,考的差的,也不要灰心喪氣。高考雖然還是很重要,但是重要性已經在不斷下降了。


高考,曾經是“鯉魚越龍門”的唯一方式

高考,恢復於1977年,黃金時期在1980到1990年

當時由於wenge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高校畢業生是是天之驕子,是包分配的。哪怕你是農村的窮孩子,只要能考進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畢業以後絕對有遠大的前程,各大機關是搶着要人。

這幫人進了機關單位以後,只要不出意外,最差也能混一個處級,運氣好的甚至能到省部級。所以那個時候高考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沒考上大學,可能就在老家修一輩子地球,考上大學,不說當多大的官,至少也是城裏人了,不用再修地球(種地)了。

現在呢?大學擴招,大學生滿大街都是,有的人畢業就失業,或者找一個不怎麼樣的工作,收入還沒有擺地攤的高。

幾代人對高考態度的變化

年紀越大的人,對高考的重要性越看重,八九十年代的高考比什麼都重要,很多人玩命的學習,因爲在當年高考就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能考上大學的人就像中了大獎一樣欣喜若狂。尤其在偏遠一點的山區,出一個大學生能讓全村人興奮地像過年一樣。

在那個年代,如果高考考砸了絕對是出大事了,當年一個男孩因爲高考考砸了,上不了重點大學,被他老爸暴打,他老爸把皮帶都抽斷了,父子二人最後抱在一起痛哭,據附近鄰居說,依稀還聽到什麼這輩子完了,娶不到老婆這些話傳出來。因爲這家人很窮,沒有任何背景,高考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時間來到2019年,有網友反映,高考前一天,他正在玩遊戲,而遊戲裏的隊友,還有明天要高考的。這種現象在以前簡直不可思議-明天就要高考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遊戲!

爲什麼幾代人對高考的重視程度完全不一樣呢?因爲高考對一個人命運的決定作用,漸漸下降了。所以,今天學生對待高考,沒有那麼緊張了,高考雖然還是很重要,但是不是一考定終身了。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對高考還是過分重視,其實是一種思維的慣性

高考的目的是什麼?

理論上來說,高考的目的是篩選學習能力強的人成爲人才。但實際上,高考的主要作用是維護社會穩定。

我朋友的老闆,孩子纔讀中學,就已經在國外了。他是這樣評價高考的:高中的應試教育就是爲了消耗年輕人的精力,免的他們精力旺盛惹事生非,學習反而是次要的,有用的東西一年就能學完,剩下的就是消磨時間罷了。

我也聽周圍的人說過類似的話:xxx的兒子成績一塌糊塗,爲什麼他老爸還是要費很大勁把他塞到高中去讀書?他那個破破爛爛的成績絕對考不上大學的。因爲在學校還有人管教他,如果不讀書可能很快就吃喝嫖賭什麼都幹了。

這個說法偏激,但是也有一定道理。至少我們得承認,我們在高中學的那麼多課程,有多少對你現在的工作有用?尤其到了高三,基本上就是重複訓練,難道不是多浪費一年時間?

尤其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已經不認可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了,而認爲: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培養孩子的財商,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擅於加強人和人的關係這些能力更重要。高考所代表的死記硬背能力,真的落後了。

當然如果只在社會底層比較,高考還是最管用,最平等的改變命運的方法。高考還是可以決定一個人,將來是在辦公室上班,還是在工地上搬磚,是一個月賺三千,還是一個月賺五千。

但是,現在只是高學歷,如果你家裏沒背景,只能保證你比一般人混的好一點,要想衝到社會上層,要麼拼爹,要麼靠學歷之外的其他能力。可能大公司會偏愛一點名校出來的大學生,但也就是起步階段給點優惠罷了,後面也沒什麼太大優勢。名校畢業生都是這樣,普通大學就更不用說了。如果過分強調高考的作用,就會忽略成功的其他因素。

幾個小建議

說了那麼多現在高考沒有以前那麼重要的話,有人會問了:那現在什麼最重要呢?

一,你的家庭背景。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社會階層在不斷固化,拼爹的現象無法避免,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直接跳過高考這個環節,出國留學了。但是,家庭背景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只能承認這個客觀事實。

二,綜合能力。高考檢測的是你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很多教材上的內容和今後的工作關係不大,加之現在學校早就不包分配了,工作崗位上是看你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那麼哪些能力比較重要呢?叫獸(教學平臺楊教授)認爲與人溝通的能力、理財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比較重要,另外,要善於不斷的學習,因爲現代社會變化很快,以前的舊知識很容易被淘汰,要不斷補充新知識;而且要學會選行業,一旦你工作的行業是夕陽產業,自己又沒有清晰職業規劃和放棄現有工作的勇氣,即便是名校畢業,也很有可能淪落到平均水平以下。

三,讀大學要學會自學,少結交“人脈”。高考過後就是大學,現在的大學說實話能給你的知識並不多,但好在相比於高中,大學的自由時間非常充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據知識的實用性,根據社會的發展趨勢,進行自學。在教育體制尚未發生改變的時候,一切都得靠自己。

同樣一個大學出來,有的人混的只能啃老,而有的人卻混的風生水起,關鍵就是自學能力的差異!(這裏的自學是廣義的,不僅僅是學書本知識,而是包括爲人處事,投資理財,職場技巧等方方面面。)

另外,有很多人問我在大學該不該花很多時間參加活動,培養人脈。我認爲是沒必要的,現在不比以前,以前的大學生真的是天之驕子,畢業以後大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和這些人交朋友非常有利於未來的發展。而現在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一大堆,沒必要刻意融入某個圈子,自己真心和誰是朋友就多來往吧,其他人沒必要刻意交朋友。

寫在最後

高考在過去對一個人未來的命運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高考的作用在不斷下降,大家必須要正視這個事實,把更多精力關心其他和高考一樣甚至不亞於高考的因素了。(比如獨立思考能力)

在美國,考SAT(相當於我國的高考),家長不會那麼緊張,沒有什麼高考衝刺班、保健品補品、考試房,也沒有聽說美國的家長在高考前如臨大敵,連離婚都得熬到高考後纔敢離。

爲什麼?因爲人家的高考沒有這麼重要,我們的高考太重要了,重要到道路封路,重要到考場周圍不能有一點點噪音傳出,重要到決定一個人以後的命運。這種“重要”,其實是不正常的。

學歷,只能說是成功的一個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很多人還是基於歷史的慣性,認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然而時代變了。把高考看的過重甚至一考定終身,是一種思維的懶惰和慣性。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大學只有四年,未來還很長,讀大學,讀名牌大學,只是爲你的未來增加一點小小的優勢罷了。

畢竟,現在是多元化的時代,不能指望一考定終身了。很多能力,比高考中反映的能力更重要。

培養綜合能力,遠比文憑更重要,如何培養綜合能力,由於篇幅原因,這裏不展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