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做同樣的事,真的是很幸福”

《日日是好日》這本書,是在茶小劉的茶室裏看到的。

當時,她的茶室還在亮美嘉四樓。偶爾過去坐坐,一邊喝茶,一邊翻書。見我喜歡,她很慷慨地說“拿走”。

書我沒拿,看在了心裏。除了“日日是好日”這一出自佛經的偈語,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森下典子的茶道武田老師說的話,“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重重放下。” 我第一次思考“舉重若輕”這一成語裏隱含的智慧。

那時開始學着喝茶,有點附庸風雅的味道。公司聘請茶藝師來培訓,還招聘了專職的茶藝師給客戶泡茶。此前,一直以爲並不是人人適合喝茶。特別是像我這種經常失眠的人,對咖啡、對茶不太敢碰。這兩種飲品,是被我當作偶爾爲之的“提神神器”的,比如,需要保持頭腦清醒的長途駕車,參加某項考試,加班加點寫公文時……

幾年來,受環境的影響,受周圍人的薰陶,學着喝茶,泡茶,漸漸也分清了綠茶紅茶白花普洱茶……的種類,並品出了些味道,對茶道也有了些許感性的瞭解,理性的認知。再看森下典子25年茶道學習的心得,對“日日是好日”,更多了些感悟。

得知《日日是好日》拍成電影,而且成爲了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林希林的遺作,便心心念念着想看。有個朋友知道我在找資源,前兩天發來鏈接。家裏沒有電視,無法投屏,我一邊喝着嶗山綠茶,一邊在手機上看完了。

好的文藝作品,是有後勁的,像酒意的綿長,茶味的回甘。《日日是好日》這種平平淡淡沒有宏大敘事、沒有跌宕起伏情節的影片,年少時看,也許會覺得“沒意思”,以我此時的年齡和心境,心肺彷彿被和風浸潤了一番。再過些年,回味重溫,也許就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吧。

影片開頭,典子說10歲的自己看不懂費里尼的《大路》,長大後學習了茶藝的她對錶妹美智子說,“小時候我完全看不懂這部電影,但當我現在重看它時,覺得如果沒有被那部電影感動,你的人生就毫無意義。茶道或許也是這樣”。

時間能夠改變很多東西,時間也可能什麼都不會改變。所以,影片結尾,又一年的初釜,武田老師對學生們說:能每年做同樣的事,真的是很幸福。

“初釜”是日本茶道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茶會。一年之中難得一見的朋友盛裝出席,一年只展示一次的珍貴茶器、字畫……一期一會,不僅是一個儀式,更是一種傳承和生活方式。

典子跟隨武田老師學習茶道的第一個新年是狗年(1994年)。那時她剛剛大學畢業,學茶道是父母的建議,她也不知道這一學就是二十幾年。武田老師拿出一隻繪有生肖狗的茶碗,告訴她和美智子,茶碗12年才用一次。跟隨老師習茶的過程中,典子經歷了青春的迷茫,職業選擇的困惑,情感的波折,失去父親的痛苦,也收穫了心靈的富足、幸福的感知,人生的堅定。

影片用了唯美的畫面展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24節氣的變化。典子習茶的24年,光陰流轉,寒來暑往,日月交替,武田老師的茶室裏,書法條幅、繪畫作品也隨着時令、節氣,甚至是心境的需要而變化。

看《日日是好日》這本書之前,或許作爲讀者還心存疑惑,“學泡茶用得了25年嗎?”看完這本書和電影,會領悟道,有些事的學習,是終身的。茶道,也是人道,需要一輩子的修行。

影片結尾,又一個12年過去,2018年新年。武田老師又一次拿出狗年生肖茶碗,告訴學生“點薄茶的時候使用”。一個茶碗,12年才使用一次,“一個人活着的時候,只能用到三次到四次。”纔會令人對未來的歲月保持期待吧?武田老師驚訝道:哎呀,那個時候,我就100歲了?

觀衆也才知道,她已88歲。她教了一輩子茶藝,說“能這樣每年做同樣的事,真的是很幸福。”

扮演武田的樹木希林當時已是癌症晚期,一臉祥和,安寧。那種幸福的表情,是油然而生的,是由內而外的。這幸福,是教了一輩子茶藝的武田老師的,也許是樹木希林本人的吧。

我們,每年做同樣的事,會不會覺得幸福?我們,普遍焦慮,會不會“這山看着那山高”,有沒有“晚上想好千條路天明起來賣豆腐”,是不是患得又患失?我們,有沒有體會到“日日是好日”?即便遇到人生的低谷,逆流成河的悲傷,可不可以保持平常心?

一如茶人對待一杯茶、對待茶客的態度,見好,見福。

“茶道帶來的15種幸福”,是《日日是好日》一書的副標題。森下典子在書裏寫了這樣的句子:

想見面時,就見面;有喜歡的人時,就明白對他說喜歡;花開了,就慶祝;談戀愛時,就好好愛個夠;有高興的事與人分享,就好好與人分享。 幸福的時候,好好擁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體驗,因爲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 所以若有重要的人,就好好和他共食、共生、團圓在一起。 所謂的一期一會應該就是這樣吧。

《日日是好日》電影裏,典子貢獻了這樣的臺詞: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可歸納爲能立刻理解和無法立刻理解兩大類。能立刻理解的事,只要接觸之後就瞭然於心;但是無法立刻理解的事物,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點點滴滴地領會。

她因爲沒有跟父親好好告別而自責內疚,卻在茶室聽雨時見到父親,一遍遍對父親說出了“謝謝”。

雨天聽雨,運用五感,用全身品味那個瞬間;下雪天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經歷徹骨寒冷……日日是好日,就是這個意思。

電影用了唯美的畫面展現24節氣的變換,用了風聲雨聲水聲對應人物的內心。看完影片的這幾天裏,北方地區已進入盛夏酷暑模式,我的腦海心田,卻每每被那清涼的畫面填滿,如飲綠茶。

24年間,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在日月交替,光陰流轉中,女主角的生活悄然發生着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她每週六去習茶的習慣。

跟隨節氣和女主生活變化,茶道教室中的書法條幅、繪畫作品,也會應時節、心境的變化而變化。典子凝視壁上那幅“遊”字,便覺眼前有飛流直下的瀑布聲,水聲。她要去考試,心神不寧,武田老師牆上掛的是達摩祖師……我想,所謂文明的傳承,文化的自信,也就是如此吧。

武田老師不僅教授茶道技藝,也啓迪學生感知、欣賞自然之美,當然,更有生活的智慧。

看了《日日是好日》這本書,和電影,今後再喝茶,甚至過日子,可能感覺都不一樣了。我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