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國培個人成長案例

“2015——2018年國培”已近尾聲,回顧在以往的學習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爲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啓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盪,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國培就像一朵盛開的奇葩,宛若傲雪紅梅,分外嬌豔,爲我們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讓我有機會能和更多同行交流、探討。在一次次的交流培訓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知識的貧乏。通過這次國培,收穫頗豐、感悟頗深!自己的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學中的疑難、成功的經驗都是我們在這次國培中交流學習的話題,使我對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進而不斷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別人的經驗,使自己在國培中成長。下面將我的學習成長案例小結如下:

一、在學習中反思。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有幾位好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當我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激起我心中的許多感想,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感悟到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學到了自信,學到了方法。作爲一名教師,我認爲這種觀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這個觀念的引導,在今後課程改革中儘管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挫折,堅信我會去探索、解決!

作爲一名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我們教師也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積累、更新自己的知識,並把這次國培學到的知識及技巧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在學習中不斷反思!

二、在反思中進步、成長

        通過這次國培的學習,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爲專家與名師,是因爲他們那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給我們國培送教的夏敏教授每次都能走進我們教學的實際,借住“國培送教”讓我們國培學員上課,進而在我們的課堂中發現我們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悉心交給我們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例如:“範讀”“範寫”“範學”,讓我們國培學員醍醐灌頂,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植入我們大腦,真正解決了“老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的問題!夏敏教授的每一次講座,讓我充分認識到教師應由經驗型向專業型轉化,傳統型的教師已不適合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用知識來充實自己,並逐步向專業化教師轉化。還要努力轉變好角色,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我想:作爲一名參加國培學習的教師,要想以全新的姿態行走,就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並在教學實踐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促進自己向專業化的發展,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三年的國培學習時間,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各位專家們結合自身的成長給我們做的一場場精彩講座,爲每一位潛心求學者提供了豐盛的教學營養大餐,爲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又一次指明瞭方向。三年的國培學習,成爲了我教學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願我們的教師像大海那樣敞開胸懷容納百川,像太陽那樣,不斷地進行新的核聚變,積蓄新能量,做一支永遠燃燒不盡的蠟燭,去照亮學生,照亮未來!(寫於2019年4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