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還欠缺中國濃重一筆

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和語言學等領域,都是有着比較深厚歷史,積累了豐富研究成果的學術領域。

在這幾個領域裏,你能想到的,前人都已經說了,要想真正提出具有原創性,又具備科學基礎的見解,幾乎比登天還難。

本學科內很難有創新,而來自另一個學科的研究,卻會打破這些領域裏的平衡,讓原本相持不下的局面,有了新的面貌。

這個闖入者就是來自生物學裏的遺傳研究,並已經悄然形成了一個叫做分子人類學的交叉學科。因此,如若你是這幾個領域的一員,厭倦了各個門派之間的爭鬥,不妨來了解一下DNA帶給我們的關於人類起源的故事。

在利用遺傳信息探索人類起源的譯介著作中,目前看過的有這樣四本,而它們恰恰代表了分子人類學研究歷程的幾個方面以及最新進展。

1、奠基者:斯福扎著《人類的大遷徙》

一年前捧起這本書的PDF影印版的時候,簡直愛不釋手,同時相見很晚的感覺油然而生。

1995年此書出版不久後即被譯介爲中文(1998年出版),若是早些年讀到,恐怕現在也不會鑽到故紙堆裏去研究歷史,而是坐在某個DNA實驗室裏,通過基因測序來給歷史一個準確答覆了。

此書是斯福扎那本劃時代意義的鉅作:《人類基因的歷史與地理》(1994年出版)一書的科普版,正如《人類基因的歷史與地理》帶給此後的研究者們許多靈感和指導一樣,這本科普著作給我這個學歷史的人同樣的啓迪。

如《人類起源的故事》作者大衛·賴克(下文介紹)所評價的那樣:

1994年,《人類基因的歷史和地理》一書出版,這標誌着卡瓦利-斯福扎的學術巔峯,它綜合了當時考古學、語言學、歷史學和遺傳學上的發現,講述了一個人類輾轉發展的宏大故事。

後面介紹的幾個研究者,或多或少都是斯福扎學術領域的徒子徒孫,他們的導師要麼是曾跟隨斯福扎做過研究,要麼是他們自己曾拜入斯福扎門下。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爲這就是定論了。然而,畢竟斯福扎當年的研究只是基於血液中的蛋白質所做的測量,數據不僅缺乏,而且技術水平有限。因此,導致了斯福扎幾個重大結論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

賴克把斯福扎比作帶領以色利人出埃及的摩西,同時也如同摩西一樣,並沒有把人們最終帶到應許之地,接下來的重任就交給了他的繼任者們。

2、線粒體夏娃:賽克斯著《夏娃的七個女兒》

書名雖然聽起來像是一本歷史小說,但內容確實實打實的科普。

我們都知道,細胞核裏的DNA是複製編碼、調控遺傳信息的核心。然而,位於細胞核之外,還有一段線粒體DNA。這段DNA短小,只佔總數的20萬分之一左右,它只通過母系遺傳,即“傳女不傳男”,所以它就成了人們用於揭開人類起源的關鍵。

線粒體DNA短小,比較好測序,因此這也是在斯福扎之後,研究人類起源的遺傳學家重點關注的部分。

布萊恩·賽克斯在2001年出版(中文版於2005年出版)的這本《夏娃的七個女兒》,講述了自己和同行在線粒體DNA研究方面的故事,和當時的最新進展。這本書也指出了斯福扎研究中的一些錯誤結論。

饒有趣味的是,賽克斯通過此研究追溯了歐洲人的七個母系祖先,並繪聲繪色地以小說的方式描寫了當時他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最後的走向。

具體的內容我在這裏不再重複,因爲作者的研究結論如同斯福扎一樣,很快被後來的最新研究所取代。

3、Y染色體亞當:韋爾斯著《人類前史(出非洲記)》

韋爾斯的著作主要通過研究“夏娃”的伴侶:亞當所進行。也就是通過比較“傳男不傳女”的男性Y染色體,來追蹤人類的父系祖先。

韋爾斯的著作僅僅比賽克斯晚一年出版,然而奇怪的是,兩人的著作中竟然都沒有提到對方的研究。

要說在線粒體夏娃和Y染色體亞當研究中,如果雙方的結論能夠一致,倒是給史前史研究帶來不少成果。爭議就在於,有時候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的研究能夠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這不僅給原本就爭論不休的史前史研究帶來了更多的謎團,也讓歷史和考古工作者們,對於分子人類學的工作,疑心重重並充滿了敵意。

如賴克所說,“古DNA革命一日千里。這項技術發展非常之快,現在發表的許多論文中使用的方法在幾年內就會過時。”

幸好,隨着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全基因組的研究,能夠綜合兩者,並撥開雲霧。

4、全基因組:賴克著《人類起源的故事》

上面幾部著作,也明白了在分子人類學領域裏的一波三折,如賴克引用黑格爾辯證法的說法,代表了從正到反,最終至合的統一過程。而賴克這本書就是最終的融合之作,也是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上所述,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各自追尋人類起源的時候,經常出現相反的結果。兩者都只是針對人類全部60億對核苷酸序列的一小部分進行的測序,而隨着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那麼通過全基因組進行分析,變得不但可行而且便宜,也更加可靠。

以前的遺傳學只是對於考古和歷史研究的證實和證僞,而此後的遺傳學將爲考古和歷史指明道路。如賴克所說:

在2009年之前,這些遺傳學的證據都屬於無心插柳的產物,在主流考古學中始終處於從屬的地位。然而,到了2009年以後,全基因組數據開始大展身手,破天荒地對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甚至語言學中某些習以爲常的觀點提出了挑戰,而且還開始解決這些不同領域之間的矛盾之處。

僅舉一例,研究者們根據全基因組的分析,預測了北歐人與美洲原住民共同擁有一個幽靈人羣祖先:古歐亞北部人。而此後2013年在俄羅斯馬耳他發現的男孩,正符合這種特徵。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幽靈人羣”等待考古發掘。

賴克的這本書於2018年出版,隨後即於2019年被翻譯爲中文出版。書中具體的論述我們不再複述,因爲件件都讓人驚愕不已。

總之,其主題就是混血是人類成爲人類的基石,我們不僅跟其他的人族如尼安德特人有過混血,各個人羣之間頻發混血,至今所形成的“種族”,不過只是人類全部歷史的短暫一瞬間而已。


在這方面,中國目前的研究還差一大截,據賴克所說,國土面積是中國近二十分之一的西班牙,已經發表了396個古人類基因組(2019.3),東南亞也有43個,太平洋一個島國就有26個。

而中國目前僅僅發表了一個古DNA研究(付巧妹等人於2017年關於田園洞人的全基因組),但也已經建立了好幾個古DNA、分子人類學的實驗室。人類起源的歷史上,還等着中國的古DNA研究來塗上濃重的一筆。

最後,根據全基因組的研究,目前已知的是:中國漢族是由南北兩個不同的羣體所混血而成。所以,今後也就不要再討論月餅、豆腐腦南北口味上的差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