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作業第一次

第一章生命開始

第一節 畢生發展緒論

本節主要講了以下幾點:一、幾個概念 二、六種觀點 三、研究心理學的六種方法 四、運用心理學時的注意事項

一、幾個概念

1.畢生發展:是用於考察個體從受精到死亡的過程中有關身體、認知、社會性和人格特徵的成長、變化和穩定性的科學途徑。

2.畢生發展包括四個方面:生理髮展、認知發展、人格發展和社會性發展。(定義見6頁、7頁)

3.個體的生命歷程按年齡範圍分爲以下8個階段:產前階段(受孕到分娩);嬰幼兒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0歲);成年晚期(60歲到生命結束)。

之所以要劃分這八個階段,是因爲個體在在八個階段期間心理是比較穩定的,而且,個體在心理髮展過程中,會受到同輩效應的影響。這跟他們同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個人理解)

4.連續變化和不連續變化:(見11頁)

5.關鍵期和敏感期:(見11頁和12頁)

二、六種觀點

1.心理動力學觀點(見16頁)

研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埃裏克森

研究成果:

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b.人格的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見16頁4.5.6自然段)

c.性心理髮展

d.埃裏克森的心理社會性理論

e.二者理論簡介(見17頁)

2.行爲觀點

研究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和班杜拉

研究成果:

a.華生的經典條件作用(見19頁)

b.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見19頁)

c.班杜拉的社會—認知學習理論(見20頁)

3.認知觀點

研究代表人物:皮亞傑

研究成果:

a.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見21頁)

認爲發展進程分爲四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的認知性質互不相同。

b.信息加工理論

認爲發展更多地通過量的提高而體現出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速度隨着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

c.認知神經科學理論

4.人本主義觀點

研究代表人物:羅傑斯

研究成果:

主張:人們具有天生的能力能夠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決策,或控制自己的行爲。

評價:該理論無法解釋任何隨年齡或經驗增長而發生的一般發展變化。

價值:有助於描述人類行爲的重要方面,並且在從健康保健到商業的廣泛領域中引發了探討。

5.環境觀點

研究代表人物:布朗芬布倫納和維果斯基

研究成果:

a.發展的生物生態學理論(見25頁)

b.觀點

五個系統: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部系統、宏觀系統、時序系統。

c.評價(27頁)

d.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

e.觀點

f.評價

6.進化論觀點

研究代表人物:達爾文和洛倫茲

研究成果:

a.達爾文的進化觀點

b.洛倫茲的習性學

c.評價

三、研究方法

1.理論和假設

2.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

a.相關係數b.自然觀察c.個案研究d.調查研究e.生理心理學方法:腦電圖、CAT、核磁共振成像掃描

3.實驗

a.自變量和因變量(37頁)b.樣本c.現場研究d.實驗室研究

4.理論和應用互補的研究

5.縱向研究

6.橫斷研究

7.序列研究

四、注意事項

1.應用倫理:保密原則、合理欺騙

2.不可全信。(不是不科學,而是有差異,在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