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閱讀法》| 你可以讀很多書,但你也要做到有輸出

01

我以前說過一句話,寧願抄一天的筆記,也不願意思考一道數學題。

從小對於思維性的東西就不感興趣,別的小夥伴玩的簡單的撲克,因爲玩法要動腦計算,所以我至今還不會玩。

小學成績還可以,上了高中之後就開始明顯地在理科方面弱了,特別是數學和物理。所以文理分班的時候,我好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科,但後來因爲一些原因轉了理科。

就好像書中說的那樣:

現代人,其實從來沒有專心過。總是期望有快捷方式或是標準規範,很少練習、很少動腦,所以思路不清、邏輯欠佳。

上了大學,遇到一些大神師兄,他們的學習態度影響了我,而我也開始慢慢地接觸一些理論的書,才懂得一個人的思考是有多麼地重要。

有時候和以前的朋友談起生活,我也會自豪說自己看書的習慣沒有落下,還能保持每個月看兩到四本書,但如果問起來書中的內容,我就會一臉懵,就像沒看過一樣。

我也會自我安慰說,看過的書即使不記得,但也會一點一點地影響着我。

是會這樣的沒錯,但效率卻比別人低了不知道多少,而讀書的目的不正是學到知識,然後運用在自己身上嗎?

02

思維導圖閱讀法是什麼?

書中講到:

“思維導圖”就像計算機一般,可以用在生活與工作上的任何事務

我們知道計算機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如果你只知道開機和關機,那計算機對於你來說並沒有什麼用處,而如果你知道文字編輯可以打開Word,做表格可以用Excel,知道用什麼功能打開什麼軟件,那就可以輕鬆達成高效率生活。

閱讀是輸入,表達是輸出,有時候看完一本書,能記得的只是一些前段和一些字眼,並不能記得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辦法抓出幾項大重點,或無法用自己的文字語言、自己的描述方式,把重點說出來。

而思維導圖就是可以幫助我們能夠理清全書的脈絡,但又區別於目錄,因爲思維導圖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畫的,而不是去複製全書的內容。

03

以前在我的理解裏思維導圖就是目錄的另一種形式,閱讀這本書之後才發現是大錯特錯。自己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重點是"透過繪製過程訓練腦力",也就是畫出自己想要記的重點。

繪製思維導圖是爲了“增進自己的記憶”,不是“增進別人的記憶”。

如何繪製思維導圖?

1.一張A4紙,橫放

2. 由中心“主題”開始畫:“主題”必須是涵蓋全文意義的文字或圖形,圖形最佳。

3.呈現放射狀畫出分支,主脈先順時針從右邊一點鐘方向畫起,主脈前後關聯的關鍵詞或圖都往右邊延伸,紙張右邊都畫滿,畫到六點鐘方向之後,纔開始畫左邊七點鐘方向的主脈,當然關鍵詞或圖就往左邊延伸。

還要注意的是,畫思維導圖不用填入整個句子,而是將句子化繁爲簡成"一個字"或是"一個詞"即可。

04

“閱讀的終極目的,是能自由運用在自己身上,對自己的需求有所幫助”

雖然說讀過的書即使不記得,也能在內在改變你的想法和氣質,但那是低效的閱讀。

不能做到閱讀時過目不忘,也應該要做到學會抓重點,在和別人談起看過的書時,可以侃侃而談地說起自己的想法和書中自己認爲的重點內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