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熱修復都懂了,你會 SDK 熱修復嗎?最全方案在這裏!

前言

剛開始要做 SDK 熱修復,我是拒絕的 ~

某日,解決完一個線上 bug 後,我冒出了一個念頭:讓我們的 SDK 也具有熱修復的能力唄!

但是查了查,網上資料少、很多熱修復方案只針對app……

可是我都拍胸脯向老大誇口了,焉有退縮的道理?!

加上萬一以後手抖,出了個什麼大 bug 或者兼容問題,我的職業生涯不就要終結了!?

我滴乖乖,保命要緊!還是趕緊做個保底方案吧。

一、背景和目的

我們想實現的效果很簡單,如下場景三:

二、技術方案

先說明下,方案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雖然我最終選定了方案四,但如果各位小夥伴的團隊有資源、有其他方案的經驗、SDK的熱更需求更豐富,可以自行選擇其他方案。

方案一:JAR 替換

步驟

從服務端下載 jar -> 通過反射,加載jar -> 創建相關對象並且操作之。

方案參考:
Android SDK熱修復機制簡析以實現

優缺點

優點:

  1. 無兼容問題

缺點:

  1. 反射消耗性能;
  2. jar 包如果體積大,整個下載就很不友好;
  3. 確定改動的代碼範圍繁瑣,維護麻煩。

方案一改進:子 JAR 替換

步驟

針對 jar 包體積大的情況,我們可以考慮對 sdk 項目進行拆包(拆module),分成小的 jar 包和主包

主包負責反射加載,如果需要熱修,下發子 jar 即可,比較輕量。

優缺點

優點:

  1. 只下發子包,輕量

缺點:

  1. 比較適合主包變動小的情況;
  2. 主包和子包耦合性強;
  3. 還是需要用到反射。

方案二:插件化

步驟

將SDK分包,宿主包僅提供 API 和加載核心實現的插件包,插件包就可以熱更了。

優缺點

優點:

  1. 靈活

缺點:

  1. 對主項目工程的依賴太大,往往一些基本配置需要依賴於主工程的項目源碼;
  2. 使用接入成本高,配置麻煩,而 SDK 的業務接入方需要的是快速接入;
  3. 插件化框架可能會對系統原生代碼的運行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
  4. 不得不依賴很多不需要的插件化框架功能。

方案三:業務方熱更

走投無路之下,我想起,誒!很多 app 熱更方案不是說支持 lib 熱更嗎!那先作爲一個保底方案吧。

步驟

通過業務方 app 熱更 lib 包。

優缺點

優點:

  1. 熱更權把控在業務方手中,對業務方透明

缺點:

  1. lib 包太大時,下載還是很耗流量的
  2. diff 算法無法計算新舊 lib 的差異,只能整個替換掉
  3. 步驟相當繁瑣,如下圖:

方案四:改造現有 APP 熱修復方案

1. 那在選擇熱修復方案時考慮點有哪些?

  1. 熱更項目的需求
  • 只需要簡單的方法級別 Bug 修復?
  • 需要資源及 so 庫的修復?
  • 需要 Native 的修復?
  • 對平臺兼容性要求及成功率要求?
  • 是否需要對補丁包進行管理?
  • 公司資源是否支持商業付費?
  1. 學習及使用成本
  • 集成難度和複雜度
  • 代碼侵入性
  • 調試維護
  1. 選擇框架的關注點
  • 儘量大廠
  • 性能過關
  • 有專人維護
  • 熱度高,開源社區活躍

2. 總結出需要熱更的 SDK 特點

  1. 主要是代碼熱更,無so庫、資源更新需求;
  2. 實時性要求高,因爲一旦出問題,對業務方的影響極大;
  3. 兼容性要求高,你無法預料到業務方的活躍用戶都有啥機型。

3. 那我們趕緊來看下,現有的 APP 熱修復方案都有哪些?

3.1 綜合優化的產物 —— Sophix(棄)

Sophix 功能完善、開發簡單透明,可惜沒開源,無法改造。

3.2 底層替換方案(棄)

底層替換方案不可避免地存在兼容問題,棄之。

3.3 類加載方案 —— Tinker

優點:

  1. 用戶多
  2. 更新時間新,相比之下,其他有在Github上開源的框架,star數都是7000以下,上次更新時間都在1年前,甚至2年前。

缺點:

  1. dex合成佔用ROM較大
  2. 不夠實時
  3. 需要改造Application,業務方有感知。(也可以參考 InstantRun 做到不修改 Application 達到替換 Application 的效果,但該方案大量 hook 系統 api,不夠穩定,大概有 1/1w 的概率會出現替換失敗,所以Tinker最終還是沒有使用InstantRun的方式)

還有兩個問題,留給大家去思考:

  1. 會不會影響業務方加固?
  2. 和業務方是否衝突?
  1. 打包時替換 Application 標籤,插入BootstrapApplication
  2. 運行時 hook 系統api,將 BootstrapApplication 換回 MyApplication
3.4 插樁 —— 美團 Robust

Robust 的原理可以簡單描述爲:

  1. 打基礎包時插樁,在每個方法前插入一段 if(changeQuickRedirect==null)-else 的邏輯;
  2. 加載補丁時,從補丁包中讀取要替換的類及具體替換的方法實現,新建 ClassLoader 加載補丁 dex,當目標方法被執行時,此時 changeQuickRedirect != null,方法邏輯流程被改變,而替換掉之前的舊邏輯,達到 fix 的目的。

優點:

  1. 兼容性最優,兼容加固
  2. 實時生效
  3. 粒度細,支持方法級別的修復
  4. 高穩定性,修復成功率高達99.9%

缺點:

  1. 在編譯階段插件侵入了產品代碼,對運行效率、方法數、包體積還是產生了一些副作用。(支持指定某些class無需插入)
  2. so和資源的替換目前暫未實現
  3. 無法新增變量
  4. 沒有補丁管理和安全校驗,需要開發者自行實現

思考:

  1. 和其他的插樁插件混用是否有衝突?

三、實現

就在我美滋滋地接入 Robust 時,問題來了!

Robust 需要是 Application 才能插樁和打補丁,要用在 SDK 上,還是需要一輪改造的。

如何改造?我將在下篇博文中詳解,同時將推出封裝好的庫,讓 SDK 開發者只需 5 分鐘即可讓自己的 SDK 擁有熱修復的能力,敬請期待。

四、除了熱更技術本身,我們還應該關心的

當然,我們的焦點並不侷限在技術實現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考慮的:

我們怎麼對分發進行控制?對監控數據進行統計?如果補丁引起了崩潰,我們怎麼第一時間補救?

1. 精準分發

結合外部維度系統,根據用戶維度,比如渠道、系統版本等等做有差別的下發。

2. 數據分析

上線後我們最關心的就是補丁的兼容性和成功率。

  1. 補丁拉取成功率 = 請求補丁成功的用戶 / 發起請求補丁的用戶
  2. 補丁下載成功率 = 下載補丁成功的用戶 / 嘗試下載補丁的用戶
  3. patch應用成功率 = patch成功的用戶 - 回滾的用戶 / 補丁下載成功的用戶

3. 補丁回滾機制

我們需要支持自動監控崩潰,如果是下發的補丁引起的,則下次啓動補丁自動失效,避免擴大影響範圍。

以上這些思考,我將會在下篇博文中一一實現,敬請關注!

本篇完成耗時 6 個番茄鍾(180 分鐘)


我是 FeelsChaotic,一個寫得了代碼 p 得了圖,剪得了視頻畫得了畫的程序媛,致力於追求代碼優雅、架構設計和 T 型成長。

歡迎關注 FeelsChaotic 的簡書掘金,如果我的文章對你哪怕有一點點幫助,歡迎 ❤️!你的鼓勵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最最重要的,請給出你的建議或意見,有錯誤請多多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