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写自己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书我已看完了第二遍,终于把56集的电视也看完了。心里到现在都仍没平复下来。尤其是最后这一集。跟书上的结局做了个“圆满”的结局。让人们多少有种期盼与希望。在原著中只写到少平回到了煤矿,迎接他的是惠英,明明与那条小黑子。然后作者骤然搁笔了。留给读者是更多的结局。每位读者理解不同,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续写”自己的结局。

但拍成电视后,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多少有种画蛇添足之嫌。也许是出于“国情”的考虑,或是迎合大众的口味。更多的是让人们相信希望,也希望能让理想与现实如愿的遂人心愿。毕竟原著太“苦”了,太压抑了。使读者(更准确的说是我自己)不忍直面那种悲怆的时代,和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

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个年代,正与我岁数相仿。它的前十年,与我相对应的孩童的十年。我的记忆是模糊的,我只能依稀记得在我十岁时,我在我们乡村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我在家里也能帮上大人做点琐碎的事情,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天早上都在朦朦胧胧中就起床了,很少能睡个懒觉。其实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父母早就下田间地头去了。我哥比我年长五岁。自然懂事比我早。那时他也就张罗着煮早饭了。我也能帮着烧火。每当灶膛的黄澄澄柴火映在我削瘦的脸庞。我大多是呆坐着。总想要是能在美美的睡上一觉。那该多好啊。

饭做好后,又忙着去田间地头寻父母回来吃早饭。这时天,已经大亮了。窄窄的田间土边,常年被一种野草藤盘距着。深蓝色的叶茎就那样错综复杂的缠绕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叶腹上调皮的坐着滑梯,急躁的一下子就溜到了土里,被土地宽阔的胸怀而包含着,孕育出一种新的希望。也有些露珠像个旅行家一样,慢慢的淌下,到叶尖时,却颤颤巍巍的滞留一会儿,不甘心就那样被融化掉,于是在叶尖上悠闲的荡个秋千,看,红彤彤的朝霞,蓝滢滢的天,白皑皑的云,但终究被匆忙的小腿掠过。悻悻的也坠落了,慢慢的也沁在了土中,结束了这次哲学般的行程。是啊,来自自然也回归自然!

那时早饭大多是在稀饭中掺和着面粉疙瘩,面粉是那种褐色的连麸粉。吃在嘴里,得慢慢的咀嚼,吃快了,会嗝应着舌头。就着咸菜。但也能喝上一碗。扒完饭,背上泛黄的旧书包。从家里往小学奔去。家里到学校有二三里地,那时大多同龄人都穿着白底黑缎面的旧步鞋。更有很多弟弟是穿哥哥因脚大而穿不了。也有鞋面已补了几个补丁的。在那个年代。大家又都是那么的生活着。谁要是能穿一双新步鞋去学校。等待他的是大家恶作剧的相互去踩上两脚,让新色的鞋面顿时就被大众化了。当然这种无伤大雅的闹剧也是穿新鞋人的“骄傲”。衣服也是以粗糙的土蓝布,中山装式样居多。也有几个新潮的时髦样式。这些个大多都是父母有一人是在外见世面的人。所追逐新的审美观。小学学校的课桌是个长方形的木桌,没有上过油漆。就那样赤裸裸的向人们展示着原生态。配一条相应的长板木凳,与课桌统一的原生态。原则是按照男男,女女同性别的两人共用一张课桌。共座一条木凳。也有各别的班主任老师,为了打破那种封建的思想。就会出现一男一女的CP组合,共用一张木桌,共座一张木凳。于是著名的“三八线”就堂而皇之的被划在了桌子与凳子上。谁不小心越界了,往往是被女生甩个白眼,口里嘟嘟囔囔好久。也有个别升级到武斗场景,大有拿出寸土不让的捍卫自己的“领土”豪情壮志。

那时的课余活动安排男生大多是拌纸螃蟹,弹玻璃球,滚铁环。女生就丢沙包,翻橡皮筋变幻好几种造型,跳“房子”。当然也有男女混搭的活动,比如拉绳拔河,打乒乓球,羽毛球之类的。

每当课间休息十分钟,很多同学们都争分夺秒的冲出教室,各自找到自己的玩伴躁起来。那时的操场就是个土坝场,很容易就被这种热情煽动得尘土飞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