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三答現代人的“幸福感”

在諸多中國作家之中,畢淑敏的身份和經歷顯得獨特。她當兵11年、做內科醫生22年、做心理諮詢師3年。她和朋友合開了心理診所,來訪者無數。2004年畢淑敏關閉了開得正火的心理診所,開始創作小說《女心理師》。她的理由是,做心理師只能解決少數人的心理疾病,而寫一本心理問題小說可能解放的是成千上萬人。
  最初開始做心理諮詢師時,畢淑敏並沒有想寫這個題材的小說。“那個時候真是想一直幹下去。”幾十個人、上百個人需要求助的時候,“我甚至已經生出絕望之感。小說有一章就是這樣,心理師也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在畢淑敏的親身體驗中,凝望着中國人對心靈家園焦渴的心態。“中國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醫生的地方。在當今社會裏,有很多人被忙亂的事物迷住了雙眼,沒有了方向感,遺失了理想,渾渾噩噩的生活讓人喪失幸福感。所以,我才決定用4年時間創作《女心理師》。”
  
  什麼是現代人的幸福?
  
  談到現代人的心理,我覺得現代人達到溫飽以後,按照馬斯洛的理論,我們需要的是安全。一個人去做那些讓自己不安寧的事情其實是一種愚蠢。對於愛,對於歸屬,對於尊嚴和自我創造,這就是我們人之所以不是動物的根本表現,是我們人的精神需求的更遼闊的領域。如果你不去解決這些,將無從談到你的幸福與快樂。不是你吃飽了就一定幸福,幸福是靈魂的工作,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胃的成就,它是一種持續的、我們精神的追索。
  我的心理學導師曾經問過我,“心理學的基礎是什麼?”我當時答錯了,說是“醫學”。老師說“錯了,心理學的基礎是哲學。”我在診所裏就深深地感覺到“人爲什麼活着?”這是一個我們看起來是那麼宏大、虛無縹緲的問題,而實際上是那麼紮紮實實、點點滴滴落實到我們人生的每一天當中。我們在世界上,屬於我們的金錢、房屋、汽車、綾羅綢緞甚至是其他人的評價等等,這些實際上都不是你生命的必須。唯有你“爲什麼活着”、你爲自己設定的終極的目標纔是你貫徹始終、永遠要銘記在心的。也就是說,對於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必須有一個堅實的目標,就是你人生最終的理想。
  我在北京開了個心理諮詢中心,我的諮詢室裏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人爲什麼活着?”我的心理諮詢室的沙發如果有魂魄,如果它可以講話的話,它可以站出來證明我所言不虛。當代人的心理困惑的根源是什麼?我覺得第一個根源就是沒目標、或者說是目標不明確,或是目標不是你自己確立的。小時候是你爸你媽或者是老師給你確立的,等你慢慢長大後會發現原來是傳媒、別人幫你設置的目標,好比說年薪12萬、買房買車,實際上,這是人生分解出來的東西,不是那個終極的目標。如果你把這些當成是你的目標,當你達到以後,就有點像李白“拔劍四顧心茫然”。所以常常有人說,我考上大學了,我沒目標了。或者說我嫁了個好老公了,我也沒目標了。目標不是別人的,而是自己立的。沒有目標的人,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自己沒有確定性,又怎麼去生機勃勃地走過你的一生?怎麼走過或者豔陽高照的日子,或者颳風下雨的日子呢?
  
  怎樣的目標才能獲得幸福?
  
  對於“幸福”,其實這個問題我曾經茫然過。上個世紀80年代,我還在做衛生所的所長,有天我看到一個故事,我的心都擰起來了,我覺得我畢淑敏活得好慘啊。這個故事說,歐洲有個國家在徵詢“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報社在如雪片一樣飛來的來信中選擇,最後得到結論:有四種人是最幸福的:第一是剛剛給孩子洗完澡的媽媽;第二是剛剛治好了病人在醫院門口目送病人遠去的醫生;第三是在海灘上剛剛築完了沙堡看着自己傑作的孩子;最後一個答案是寫完了作品最後一個字的作家。我看完了就傻了,這四種情況我都集於一身,但我怎麼一點都沒覺得幸福呢?我沒有享受過那種幸福,匆匆忙忙地就掠過了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四條我都集於一身,但是我卻沒感到幸福,我當時想“麻煩了”,我這輩子已經沒什麼指望了。人家通過選舉選出來的這幾種情況,我有幸全部都套在身上,可是就是沒什麼幸福感。我覺得這不是人家的問題,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心理不健康,如果我不解決這個問題,今生今世我和幸福就“擦肩而過”了。就算是迎面碰上幸福,也不認識它,這是多麼悲慘的事情啊?
  後來我就覺得幸福不是那種×××的事,不是什麼“敲鑼打鼓”的事,也不是別人“封”給你的。生命中溫暖的瞬間、美妙的時刻,那種在我們心中可以久久去體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樸素的本質了。我把這件事情想通以後,真的覺得如釋重負。
  
  幸福到底是什麼?
  
  費爾巴哈說:“人活着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使你幸福。”經濟學家茅於軾的一句話說:“我快80歲了,我纔想明白幸福這件事情。人就要讓自己一輩子的幸福總量最大化。”我們每天都花大力氣去經營股票,爲什麼不好好去經營我們的幸福呢?
  所以,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爲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說:我很幸福。因爲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爲我曾經生活過。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文中部分參考畢淑敏講座《女心理師和現代人的心理》)
  
  畢淑敏簡介:
  著名作家、註冊心理諮詢師。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