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與狼共舞的日子(9)

林子大了     什麼樣的鳥都有

爲生活所計,我,可以說是我全家,在伊麗莎白公寓前後工作生活了三個旅遊季度(最後一個季度因準備博士答辯前返校)。史麥思先生沒有食言,把我的工資漲到了每月2000元。以後各季也略有增漲。有趣的是當我在第一季結束,找他索取他許諾補給我的薪水時,祕書蘇珊和財計部門的人都已離去,只剩史麥思先生和傑克等人在清倉查庫,爲來年做準備。

說實在那次我是抱着僥倖心理去找史麥思先生的。雖然鄰居沒有再找警察局抱怨,大老闆威爾遜先生也對公寓樓的工作沒有表示不滿意,但我心裏有數。與警方打交道的次數與日俱增,發生的許多事件中,有我無法控制的,也有因我經驗不足帶來的管理上的問題。

“對不起,高先生,人都走了,我也不會打字,你如果會的話,自己動手在這張支票打上你的名字和800元,我來蓋章簽字。” 史麥思先生對我說。

自己給自己打薪水支票,這還是頭一遭。我一慌,竟然在800元后多打了一個0。史麥思先生正準備蓋章(加蓋鋼印,否則銀行不承認)簽字,突然皺了皺眉頭,停了下來。我當時想,糟糕,他是不是想起了我的什麼過錯而改變了主意?

“高先生,我不可能付給你這麼多錢,”說着,把那張支票遞給了我。

“非常對不起,史麥思先生,我敢發誓這不是故意的。你看,英文仍然是八佰元整”,我很不好意思地說。

“好,再打一張,這次若錯了我可永遠不給你簽字了。”

OK,這次再錯了,這支票我就永遠不要了”……

除經濟上的原因外,深入瞭解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尤其是低層社會,並積累一些在美國的工作經驗,是我連續來到公寓工作的主要動力。當我把這段經歷講給我的美國朋友,尤其是我的博士學位導師安德森教授聽時,他們都感到非常的驚奇和不安。這些事情可能在電影、新聞、小說裏見過,但就連土生土長在這裏的很多美國人也末親曾親身經歷過。從他們臉上流露出的同情的神色,可以看出他們爲我們全家遭受這樣的經歷而深感內疚。安德森教授還直接向我表達了她的歉意,表示這只是美國社會中的一個層面,而這個層面,是很多生長在這裏的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感受過的。

“高先生,你遭遇了一些別的留學生甚至美國學生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你學到了一些別人包括我自己沒有學到的東西。我相信這些經歷,會在你將來的人生道路上產生深刻的影響”,她意味深長的對我說。

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由於其移民政策的兼容性,包容萬象,複雜多樣,無奇不有,不能一言以庇之。說美國像天堂,或說美國像地獄,都不切實際,只說對了一部分。可以這樣說,對那些不到1%斂據了全美99%以上財富的人來說,美國是天堂。他們中的很多人,坐着自己的飛機,早上在巴黎購買時裝和香水,下午在倫敦喝午茶,晚上在好萊塢參加生日宴會。他們可以今天在高爾夫球場上談生意,明天在國會山當說客。但試想一下,難道這類人物在其它社會就不存在嗎?

對佔美國人口大多數的中產階級而言,美國恐怕只是戰場。自由競爭給他們帶來了無數機遇,也帶來了無數風險。不進則退。他們要不斷更新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日益劇烈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不敗之地;他們要兢兢業業,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才能不被解僱,得到升遷;他們大多數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除向山姆大叔上徼近三分之一的收入外,爲每月紛紛而來的帳單而困惱,爲保持將來的生活水平而擔憂,爲公司的前景而焦慮。這是一場戰鬥,是一場沒有槍炮聲,但殘酷和危險的戰鬥。他們中少數幸運者,高升了,發財了;但也有許多許多人失敗了,一夜間,從百萬富翁到傾家蕩產,從CEO變成流浪者,從老闆變成了打工族……。

而對15%以上生活在美國最低生活水平線以下的人來說,他們有些人爲了養家餬口,或爲了自己的生存,一人同時做三個以上的工作,而且隨時都有被解僱的可能。他們有些人衣不遮體,飢不擇食,他們會爲了幾個硬幣而砸破你的車窗;會爲了奪走你手上的照像機而舞刀弄槍;會搶劫你身上靠一天打工掙來的幾十塊錢而行兇殺人。他們甚至剛一出生,就被拋棄,連他們的生身父母都不知道……。在這個崇尚強權的社會,難道他們會“人之初,性本善”嗎?

與“狼”共舞的日子,又給了我們什麼啓示呢?

(全文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