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術的邊際效應

這篇文章是我廢棄的CU博客上的文章,很早以前發表的感覺不錯所以挪過來了。

 

:在經濟學上有一條規律,叫做邊際效應遞減。IT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同樣會面臨邊際效應遞減的問題。IT技術的這種邊際效應,在不同IT領域表現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各個IT領域的技術發展成熟度有所不同。

  局域網,大約10年前以10Base-T爲代表的以太網技術淘汰了令牌環網等技術後,就非常明顯地進入了技術發展邊際效應的遞減階段。

  100Base-T出現的時候,雖然成本並不高,但是10Base-T用戶並沒有立即全面轉向百兆網絡,甚至直到10年以後的今天,很多10Mbps網絡產品仍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值班。連接在10Mbps端口的用戶並不會抱怨什麼,因爲在絕大多數網絡操作時速度差別並不明顯。深究一下,就是PC現在是胖客戶端(Fat Client)的狀態,把各種計算存儲能力、各種應用軟件、大量數據都放在本地,對網絡的訪問無非是互聯網瀏覽、電子郵件、少量的網絡文件拷貝。正是由於這種遞減效應,千兆到桌面概念的普及已經拖了好幾年沒能落實,而2年前誕生的萬兆以太網,則不會有任何機會在這幾年就進入PC

  其實,現在很多領域的技術都已經達到這種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態。普及型平板掃描儀的光學分辨率在3年前就達到了600dpi,此後的發展對於用戶的意義明顯降低,因爲肉眼凡胎的識別水平也不過如此。

  打印機的分辨率也是這個道理,實際打印分辨率超過600dpi(約相當於噴墨打印機的2400~4800dpi)以後,肉眼就已經無法很直觀地看到差別了。黑白激光打印機若干年前就達到了這一邊際效應的臨界水平,現在噴墨打印機也走到了這個邊際效應的拐點。

  2004年,又會有新的技術走到邊際效應的拐點上。比如數碼相機,今年有望在成像質量和價格兩方面都和傳統膠片相機持平,低端300萬像素3倍光學變焦數碼相機的平均價格有望達到甚至低於1500元,這時數碼相機技術也就達到了邊際效應的拐點。

  對於觀望的用戶而言,某一IT 領域的普及型產品的技術水平達到邊際效應遞減的時候,可能是最佳的購買時機,這時IT投資可以保值的時間最長。雖然以後技術的進步仍然會提升應用價值,但已經不那麼讓人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了。因此,達到邊際效應遞減的時候往往也是某一IT領域即將達到繁榮鼎盛的時候,而此後就將面臨發展滯脹甚至衰敗。

  當然,IT技術發展的這種邊際效應並不完全等同於經濟學的邊際效應,因爲有的時候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可以再被打破。打破這種邊際效應的手法,就是創造出全新的應用需求。

  如果企業服務器一直僅僅用於共享文件和打印機,那麼在Pentium時代服務器可能就已經走到了技術發展的邊界。如果PC機僅僅用於打字和簡單的數學運算,那麼286時代PC的發展可能就終結了。

  不斷創新的應用,是打破IT技術發展邊界的重要手段,所以廠商們在技術發展即將達到邊際效應遞減的時候,千萬別被一時的繁榮所陶醉,而忘卻了推動應用創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