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的一个问题,CEO的一串难题

经济回暖,春节来临,又到猎头公司出手的时候了。
一位CEO说,年头年尾最让他心烦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这些猎头公司。他不担心他的高徒被挖走,因为有期权锁着。让他苦恼的是,猎头们为了抓住聪明伶俐的“猴子”,以便在“新猴王”那里讨个好价钱,总是想方设法地“挑拨离间”。他最讨厌猎头们问他的经理人这样一个问题:
你现在的公司像“青春榨汁机”一样,只管榨取,不管植入吗?
这位CEO非常光火。他说,我这里再怎么也不可能是“榨汁机”。比如,我们的销售副总是从七八年前的销售主管一路成长起来的,平均每年都有一两次培训的机会。再比如IT部门经理,他是从总裁办转型负责公司的IT建设,这些年经历了ERP系统的实施,以及与数家咨询公司有合作,个人成长是非常显著的。这些人都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快速地成长着。
我也是有些不解,于是就问CEO:“如果只是这样一个概念性的问题,断然不会轻易打动你的得力干将,猎头一定还有进一步的手段吧。”
“你看吧,这是研发总监转给我的问题,他说是猎头公司让他自己考虑的。” 说着,他顺手递给我一张纸条。
被研发总监攥得皱巴巴的纸条上,是这样三个问题:
1. 长期专注在一个领域,会让你成为一个专家,却难以将你培养成为一名领导者。这是你的职业目标吗?
2. 为了成为领导者,你需要培养多个职能领域的经验,比如财务、采购、客户开发甚至是审计。公司为你提供过多方位的机会,以挑战和磨练自己吗?
3. 新时期领导者除了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更需要与众不同的视野与价值观。你在国际合作中扮演主要角色吗?你与非营利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合作过吗?
 
望着这位CEO困惑与恼火交织的表情,我也想不出开导他的办法,只能暂时出个馊主意给他。我说,既然这样的问题让你头疼,想必也会让你的对手头疼,你何不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这三个问题同样也可以动摇你竞争对手的军心。毕竟,作为快速成长的优质民营企业,经理人在你这里是有足够发展空间的。
我这么一说,他还真的当成了一回事。据说,当天下午他就安排HR总监联络猎头公司如法炮制。
最近,我又遇见这位CEO,本想邀功请赏一番,看看我的主意产出了多大的效果。可是,这位仁兄似乎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原来,按照我的“高见”,他碰了一鼻子灰。通过猎头公司,他联络了日化行业的老大P&G公司,将这三个问题递过去之后,反应大大出乎他的意外。P&G的几位经理人回应说,如果不问,他们还不知道P&G能够这么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反倒是,如果跳槽到贵公司,他们对此三个问题却要非常担心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立刻过去向CEO致歉,我不应该拿人才战争当儿戏。当然,他大人不计小人过,也就一笑了之了。
 
说真的,这事对他的触动很大。对照了P&G领导力发展的思路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这些年在业务上突飞猛进,在人才培养上,其实一直在吃老本。他压低声音跟我说:“说我是’榨汁机’其实也是理在三分啊。”
我又趁机揶揄他,你这个石头碰得很对很值得,不打不相识嘛。不过,碰谁,你也别碰P&G啊,在《财富》杂志的全球“最具领导力公司”排行榜上,P&G仅次于IBM,屈居第2位。GE倒是排在第7位,你怎么着也该从第8、第9位下手啊。
听说IBM抢得头筹,他就问我IBM有哪些秘诀。我说,IBM的“长板凳”和“金手铐”等招数都传给华为了,你去参观华为就是了。他自然不会让我这么就轻易溜掉,逼着我非讲出个一二三不可。
其实,在前两个问题上,业界已经有了成熟的针对各个层级的领导力培养方案,许多企业只是不了解或者不愿意推行而已,其实没有多少秘密而言。
比如,在IBM全球40万员工中,有数千位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管理者,在中国就有上百位分别负责地区、行业、产品及服务的总经理。这些人除了具备IBM领导力模型中胜任能力,还需要具有10种经历,也叫10项修炼,才能开始履行总经理的职责。(参见“IBM经理人的10项修炼”)
 
让我感觉兴奋的是,IBM对于第三个问题的关注。领导力咨询机构 Hewitt认为,领导力培养的下一个前沿将是社会责任性更强的经历。
2008年IBM启动了“企业服务队”(Corporate Service Corps)行动计划,旨在为IBM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锻炼机会。
来自54个国家或地区的约5500名IBM员工提交了3246份正式申请。随后的筛选过程中竞争十分激烈,哈佛的录取率是9%,而申请者在这里只有5%的机会胜出。
John Tolva(现任IBM芝加哥的企业公民和技术主管)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他的10人团队是去加纳,帮助制定一个在全球推广加纳手工艺品的流程。去加纳之前的三个月属于预备阶段,然后是一个月在加纳的工作,最后是两个月的后续总结,以分享他们的体验和知识。
在“全球志愿服务队”计划中,IBM与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这些非政府组织帮助IBM找到合适的项目和本地组织,从而让IBM新领导者的技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对于IBM的未来领导者,他们则有机会借助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短期内离开商业环境,以便能够从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角度审视IBM及自己的成长路线和策略。
John Tolva说,这项工作以一种我们所有人都绝对需要的方式锻炼了我。它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积极的改变。一起去加纳的另外9个人,我愿意以生命担保,去信赖他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